此条目介绍的是
河流三角洲。关于与“
三角洲”名称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请见“
三角洲特种部队”。
此条目介绍的是
河流三角洲。关于与“
三角洲”名称相近或相同的条目,请见“
德尔塔 (消歧义)”。
三角洲,地理术语,即河口冲积平原(不等于冲积扇),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这名词翻译自英文delta。英文delta即希腊文Δ(德尔塔)的转写。希腊文含义源自三角洲的形状像“Δ”(三角形),有人认为这就是字母“Δ”的象形起源。
地貌形体
三角洲形体类型
三角洲的形态可以分为:
- 尖头形三角洲(如长江三角洲),波浪显著地控制着三角洲前缘的形态,其前缘沉积物大多经波浪改造、移动和重新分配,形成大体平行于海岸线分布的沙坝或沙滩,其中河口附近沙体堆积较多。
- 扇形三角洲(如尼罗河三角洲),以河流为主的单一三角洲体,河流呈放射状分汊,汊道众多,各汊道多次改道、摆动,使整个三角洲岸线向海推进,其河流沙坝又经过波浪改造,彼此连接,造成形体成蛇形或扇形的三角洲,称扇形三角洲。
- 鸟足型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河流作用占优势的河流型三角洲,平面形态常呈鸟足状。
- 指形三角洲(如巴布亚湾巴布亚河口三角洲),发育以潮流作用为主一般在近岸部分有涨潮形成的泥滩;向海部分在落潮的作用下,在分流的河口内及出海口地段上,形成一系列与潮流方向平行的带状或指形沙垅(坝)。
形成
基本条件
- 丰富的泥沙来源
- 海洋的侵蚀运移能力较小
- 口外海滨区地势平缓,水深较浅
发育过程
-下游的沉积地貌
-细小的沉积物,因河流流速减慢,而在河口沉积
-冬季时,沉积物在河口沉积和阻塞
-夏季时,高流量的河水会贯穿沉积物令分流出现
-当河水流到海洋时,会出现沉积
-持续阻碍和贯穿会形成一片泥地,形成出三角洲
河口及其分段
河口水理化特征和沉积作用
与人类的关系
三角洲因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依河临海,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为农业、渔业、养殖业的开发提供了相当有利的条件,故气候适宜地区的三角洲通常是当地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此外,三角洲的地质演变往往利于形成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石油和天然气。
另外一方面,由于人类过度开发带来的生态破坏与过早的开发造成的污染积累,以及来自河流、海洋等方面迁移性污染的汇聚,三角洲也当属世界上生态最为脆弱,生态危机甚为深重的地区之一。
著名三角洲列表
参见
参考
-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自然·环境 第183-184页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4年12月第2版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海岸地理 |
---|
| 地形 | | |
---|
| 滩 |
- Beach cusps
- Beach evolution
- 海滩地形动力学
- 滨堤
- 海滩岩
- Pocket beach
- Raised beach
- Recession
- Shell beach
- 石滩
- Storm beach
- Wash margin
|
---|
| 机制 |
- 吹蚀穴
- 海蚀崖
- 海岸生物地理形态学
- 海岸侵蚀
- Concordant coastline
- 水流
- Cuspate foreland
- Discordant coastline
- 离水海岸
- Feeder bluff
- 吹程
- 平垣海岸
- Graded shoreline
- Headlands and bays
- Ingression coast
- 大规模海岸行为
- 沿岸流
- Marine regression
- Marine transgression
- Raised shoreline
- 离岸流
- Rocky shore
- 海蚀洞
- 海泡
- 沙洲
- 陡岸
- 下沉海岸
- Surf break
- Surf zone
- Surge channel
- 冲洗
- 回卷
- 火山弧
- 海蚀平台
- Wave shoaling
- 海浪
- Wrack zone
|
---|
| 管理 | |
---|
| 相关内容 | |
---|
| |
|
|
---|
| 宏观特征 | |
---|
| 冲积河流 | |
---|
| 基岩河流 | |
---|
| 河床与河床形态 | |
---|
| 局部特征 | |
---|
| 力学 | |
---|
| |
|
|
---|
| 学科与分类 | 根据形成地表起伏形态的主导营力 | |
---|
| 根据研究对象及其应用范围 | |
---|
|
---|
| 历史与发展 | |
---|
| 主体 | 地貌体 | | / |
---|
| | 星形地貌形体 · 巨地貌形体 · 大地貌形体 · 中地貌形体 · 小地貌形体 · 微地貌形体 |
---|
| 地貌形体要素 | 地貌面,地貌线,地貌点 |
---|
| 地貌形体表述 | 文学表述,数字参数表述 |
---|
| | |
---|
|
---|
| 类型与结构 | 地貌类型,地貌结构 |
---|
| 研究对象与内容 | 是研究 地球表面的地理景观的形体特征,形成这些形体的内外动力作用及过程,组成这些形体的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其与动力的协作关系, 地貌随时间推移的演变规律,地貌内部结构和地貌空间分布规律的 科学 |
---|
|
---|
| 发育作用力 | 内动力作用 | |
---|
| 外动力作用 | |
---|
| 人类行为与活动影响(第三地貌动力) | 作用方式 · 干预方式 |
---|
| 内外地貌动力动力相互作用之情况 | / |
---|
| 影响因素 | |
---|
|
---|
| 岩石地貌 | 砂质岩石地貌 | |
---|
| | 花岗岩地貌(花岗岩峰林,花岗岩丘陵),玄武岩地貌[ 玄武岩石柱林(如: 巨人之路,南定岛),玄武岩台地 ] |
---|
| | |
---|
| | (如: 黄土高原)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坪; 地貌形体:切沟, 冲沟,干沟,河沟,黄土墹; 空间组合类型:黄土山地、丘陵与宽谷、丘陵与谷中谷、丘陵与 沟谷、黄土塬与沟谷 |
---|
| 生物岩地貌 | |
---|
|
---|
| 内动力地貌 | 大陆裂谷与构造山系 | 全球构造山系,大陆裂谷 |
---|
| 水平构造地貌与单斜构造地貌 | 水平: 方山,桌状台地,平顶高地;单斜:岩层三角面(另有:岩层梯形面、三角面)与V字形陡崖, 单面山地貌(另有:构造台地、 猪背岭、 顺向坡、单斜谷、逆向坡);格状河系(谷地系统)(顺向河、次成河、逆向河、再顺向河) |
---|
| 褶皱构造地貌 | 原生褶曲构造地貌[长轴褶皱平行岭谷;倒置地貌( 向斜谷、背斜谷、次成山)], 短轴褶曲构造地貌形体{倾伏背斜山(如 庐山北部的大月山),倾伏褶曲山岭,倒置地貌[ 船形山(类似 方山)]}, 等轴(穹窿)褶曲构造地貌(结晶盐山丛、单斜环形山岭和谷地) |
---|
| | 断层崖地貌, 断层谷地貌(如:地堑谷), 断块山地地貌(如: 庐山局部) |
---|
| 岩浆活动构造地貌 | |
---|
| 活动构造地貌 | 新构造运动; |
---|
|
---|
| 外动力地貌 | 流水地貌 | |
---|
| | |
---|
| | |
---|
| | |
---|
| | 风蚀地貌形体(风蚀洼地、风蚀蘑菇和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谷与风蚀丘、风蚀雅丹),风积地貌形体(沙丘地貌),风力作用(风蚀作用、风积作用), 荒漠 |
---|
| | |
---|
| | |
---|
|
---|
| 地外动力地貌 | |
---|
| 区域地貌 | | 山地:单元( 山峰、山岭、 山脉、 山原、 山系、 山地地区) · 结构( 山顶、山坡、山麓) · 要素 · 特征 · 形成与发展 · 分类[按 高度和形态: 低山、 中山、 高山、极高山;按 成因:构造山地、岩浆活动山地、侵蚀切割山地(剥蚀山地);按 组成物质:岩浆岩山地、沉积岩山地、变质岩山地)/ 丘陵 |
---|
| | 形态分类:(据 高度和形态指标分类)高平原、低平原、洼地平原,(据 表面起伏形态分类)平坦平原、波状平原、倾斜平原、凸状平原;成因分类:(按照 内动力对地壳作用的强度和性质,及外营力相应作用效果和持久时间划分)构造面平原、缓慢上升剥蚀型平原、缓慢下沉补偿型平原、不等量上升与下沉共建的平原;外动力作用分类: 冲积平原、湖成平原、海成平原、冰川及冰水作用形成的平原、沙丘覆盖的平原 |
---|
| | 据地貌形体;据空间位置:山间高原、山边高原、桌状高原;据内外力和岩性:隆起高原、熔岩高原、 黄土高原、冰雪高原 |
---|
| | |
---|
| | |
---|
| 洋底地貌 | 形体: 海沟地貌,岛孤地貌, 海盆,中央海岭,平顶山峰;各大洋底地貌 |
---|
|
---|
| 分支学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