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本文重定向自 %E4%BA%9A%E6%B4%B2
![]() | |
人口 | 44.36亿(第1)[1] |
---|---|
人口密度 | 99.5/km2(257.7/sq mi) |
国家及地区 | 49联合国会员国和其它国家及地区 联合国会员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非联合国会员国或地区: ![]() ![]() ![]() ![]() ![]() ![]() ![]() |
属国 | |
语言 | 中文、阿拉伯语、波斯语、乌尔都语、印地语、孟加拉语、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泰语、印尼语、马来语、缅语、英语等等 |
时区 | UTC+02:00至UTC+12:00 |
TLD | .asia |
最大城市 |
亚细亚洲(古希腊语:Ασία;拉丁语:Asia),简称亚洲,面积4457.9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总面积的8.6%(总陆地面积的29.4%);亚洲人口约47亿人,是世界总人口约61%(2019年)[2];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大部分土地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东面是太平洋、北面是北冰洋,南面则濒临印度洋。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限,隔亚丁湾、曼德海峡、红海与非洲相邻。亚洲与欧洲分界线为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黑海海峡。亚洲东北部与北美洲大致以白令海峡为界限。亚洲东南部以帝汶海同大洋洲相望。
亚洲大陆(不含离岛)的四至是,最东端为至白令海峡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度40分,北纬60度5分),最南端为马来西亚丹绒比亚(东经103度31分,北纬1度16分)[3],最西端为土耳其巴巴角(东经26度3分,北纬39度27分),北至最北端为俄罗斯切柳斯金角(东经104度18分,北纬77度43分)。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11小时。除大陆外,亚洲岛屿面积约27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北美洲。
亚洲最高峰为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为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最高高原是世界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长河流是世界第三长度河流长江,最大湖泊是里海,最深湖泊是贝加尔湖,最大沙漠是阿拉伯沙漠。
亚洲是人类文明摇篮之一,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四大文明古国中有三个(古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中国)位于亚洲。
名称
亚细亚名称一说来自希腊人对东方的称呼。亚述人也用该词指代表东方,原仅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后扩展至称所有东方地区。另一说是,“亚细亚”来自于腓尼基语,腓尼基人将爱琴海以西称为Ereb,意为“日落之地”,以东称为Asu,意为“日出之地”,希腊语加上阴性词尾Ασία。前1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
亚细亚的中文译名最早是命名于1582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在隆庆知府王伴的帮助下,与译员合制《坤舆万国全图》[4]。由于当时的外国人来中国时多在南方地区,这些翻译都有带有浓厚的南方汉语色彩。开头翻译为“亚”的外文多读作“阿”,末尾翻译为“亚”的,外文多读做“呀”,翻译成中文时,译员就会依据当地语言中汉字的发音来选择对应的汉字。
历史
亚洲两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上古时代,自东向西,东方的商(约前1558年—约前1046年)、周王朝(前1046年—前256年)和西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亚述帝国(前934—前605年)、吠陀时代的古印度十六雄国和难陀王朝(前424—前322年)、大伊朗地区的米底王国(前678—前553年)和波斯(前553—前334年)都发展成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君主制国家。亚历山大帝国灭亡后,印度也建立孔雀王朝(前322—前187年)。
马其顿帝国瓦解之后陆续兴起的安提柯一世王国、利西马科斯王国控制小亚细亚、塞琉古帝国和游牧部落联盟大益的成员—帕尼人的酋长阿尔沙克一世在前238年占领帕提亚并接受帕提亚语之后创建的阿尔沙克王朝(前238—224年)在其君主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77—前138年)时代完全控制西道今叙利亚境内幼发拉底河的包括美索不达米亚和东道乌浒河的西亚和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东方和西方经济和文化的交流逐渐畅顺和强化,丝绸之路由中国洛阳、长安经过河西走廊诸城市、中亚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的塔里木盆地的边缘山麓草原的绿洲地带和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适宜耕作的耕地地带和绿洲地带并经过大伊朗和中东,远达印度次大陆、泰西封、巴比伦、塞琉西亚、安条克、罗马、迦太基、亚历山大港。罗马帝国崛起后,领土一度包括小亚细亚半岛、美索不达米亚。
在两汉时期,漠北的匈奴汗国(前209—158年)在与汉朝的战争中最终战败,汉朝控制中亚的塔里木盆地之后,一部分北匈奴人于158年迁徙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的锡尔河以北的图兰大草原并在这里聚合诸部落之和并在372年越过乌拉尔河以西侵入欧洲,相继打败阿兰人和德涅斯特河—顿河河道之间的君主制国家东哥特王国之后来到多瑙河下游平原,这些在西罗马帝国眼中被视为“野蛮人”的部族,在迁入欧洲后,加速西罗马帝国灭亡。一部分在之后陆续南下中亚的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被称之为厌哒人的白匈奴(424—557年,也有说法这个白匈奴是大月氏王寄多罗的后裔),对当时的中古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东部边疆造成严重破坏,一部分在头罗曼和米西拉古拉的带领下南下消灭当时贵霜帝国的残余,并对同样是发源于摩羯陀的印度的笈多王朝(280/320—550年)造成严重破坏,但是最终米西拉古拉的军队还是在534年被摩腊婆和笈多王朝联军打败而消弭,一小部分在46年内迁中国并州刺史部的朔方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上党郡、西河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代郡等,在西晋八王之乱后灭亡西晋并导致五胡十六国出现和中国南北朝对立二百八十余年。
在拓跋鲜卑人占据北中国,建立北魏之后,柔然在5世纪初年兴起,并建立柔然汗国(400—546/552年),悦般人兴起建立白匈奴汗国,对当时亚洲的政局造成重大影响。甚至柔然汗国灭亡之后,柔然的一支阿瓦尔人(也有疑问阿瓦尔人是是北高加索种族)还影响东罗马帝国和西欧的法兰克王国。
中世纪
630年,在西亚的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和麦地那兴起穆罕默德的伊斯兰教和伊斯兰哈里发王国,逐渐征服并占领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和占领东罗马帝国在西亚的累范特和和北非的大片领土,伊斯兰倭马亚哈里发王国时代席卷西亚、中亚、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兵锋直指法兰克王国丕平王朝的阿基坦高卢南部,甚至一度占领印度河平原。在东亚强大的隋唐王朝的疆域也一度扩张到中亚和漠北,并深深影响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两者都在逐渐成为的新兴君主制国家。而在8世纪中叶至11世纪,南亚的发源于摩羯陀的印度波罗王朝是作为最后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印度王朝;而南印的朱罗王朝逐渐达到的鼎盛,并一度占有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
漠北的突厥汗国(546/552—583年)、东突厥汗国(583—630年)和西突厥汗国(583—658年)的兴起在6世纪—7世纪时在亚洲政局造成不小的影响,后随着隋唐王朝的崛起和伊斯兰哈里发王国的崛起而消亡;唐朝因安史之乱而走下坡路之后,周边漠北的回鹘汗国(744—840年)和青藏高原的吐蕃(580—877年)日渐兴盛,对当时东亚政局造成很大影响;唐朝在875—884年的王仙芝及黄巢之乱后名存实亡,最终在907年完全灭亡,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大契丹国)对当时东亚政局造成很大影响。 在9世纪—12世纪,原先统治中西亚的伊斯兰阿拔斯哈里发王国在马蒙之后走向衰落;大伊朗地区的塔希尔王朝(821—873年)、萨法尔王朝(861—900/1003年)、阿拉菲德王朝、齐亚尔王朝、白益王朝(934—1055年)、萨曼王朝(819—999年)、伽色尼王朝(962—1186年)、古尔王朝(1148—1215年)、塞尔柱帝国(1037—1194年)、花剌子模沙朝(1194—1220年)相继占据中亚、西亚、南亚广大的地域,强化了这些地方的进一步伊斯兰化,并使得经济文化科技更加兴盛,丝绸之路更为畅通。960年,军人赵匡胤建立的北宋在前两代帝王治下结束严重分裂一百年的中国,之后的发展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达到一个新的高峰。1114年,由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于金太宗时期(1123—1135年)相继灭亡辽朝和北宋,1127年南宋建立后,中国再次出现南北对歭的局面。宋金安定时期,经济文化得到恢复。不过在1206年,伴随着蒙古帝国的兴起与快速扩张,征服中亚、东亚、西亚、东欧的广大地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亦有无数古代文明受到毁灭,整个亚洲的主流文明整体性走向衰落。同时在1206年,统治着印度的伊斯兰德里苏丹国建立,并在卡尔吉王朝和图格鲁克王朝兴盛时代逐步把疆域拓展到德干高原以南的印度次大陆,使得印度伊斯兰化。蒙古帝国在13世纪下半叶分裂为元朝和四大汗国,14世纪明朝建立后,北元在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战中败给明军导致北元君主脱古思帖木儿被也速迭儿刺杀,北元裂解为鞑靼和瓦剌而争战不休。另外,在拔都西征(1235—1241年12月31日/1242年1月30日)把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火药武器传入欧洲,也使得欧洲的军队的火药时代到来。而在13世纪末年兴起于东南亚的满者伯夷则成为当时东南亚的海上强权。1369年,帖木儿建立的的帖木儿帝国在1360—1405年的帖木儿征战期间将疆域扩展到中亚、西亚,乃至南俄和印度河平原的旁遮普、信德和德里。1526年,其后裔巴卑尔越过印度河南下印度次大陆打败德里苏丹国而建立莫卧儿帝国,这个莫卧儿帝国直到1707年奥朗则布去世后才走向衰落。
1299年,奥斯曼帝国建立,在1308年使罗姆苏丹国灭亡;1354年派遣军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而占领色雷斯并使拜占庭帝国成为其附庸,建都于布尔萨,在巴耶济德一世时代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控制托罗斯山脉山脊以西的小亚细亚半岛全部和多瑙河下游平原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并1396年的尼科波利斯战役打败最后一次十字军而威名显赫、虽然在1402年7月20日的安卡拉战役败给帖木儿而导致一度陷入王位继承战争(1402—1412年),但是最终还是重新起死回生并于穆罕默德二世时代的1453年灭了拜占庭帝国,占领君士坦丁堡并使之成为其首都,奥斯曼帝国之后逐渐占领东南欧、中东的累范特、小亚细亚及北非地区,奥斯曼帝国的苏丹(皇帝)视自己为天下之主,继承罗马帝国与伊斯兰文化,东西文明在其手中而得以统合。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六个世纪之久(1400—1922年)。在其存在其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在东亚,自元朝先后四次短暂实施海禁之后,1370年,明太祖建立的明朝把这一海禁政策发扬光大,此后虽然有郑和下西洋,但之后维持海禁政策,虽然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实行开海,明朝国力以及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一度有所恢复,但之后的清朝延续海禁这一政策,并导致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萎缩与中国发展的停滞。
不过16至17世纪时因地理大发现,欧洲人纷纷来远东发展贸易并传教,直到日本锁国、1723年雍正禁教之后,东亚才逐渐的封闭起来。在亚洲北方的北亚和东欧,随着金帐汗国的瓦解,莫斯科大公国兴起,之后在伊凡三世时代于1478年占领诺夫哥罗德共和国,1480年打败金帐汗国(1219—1502年)而摆脱蒙古人的枷锁,并在1502年使金帐汗国灭亡。之后的留里克王朝在伊凡四世时代于1547年自称沙皇并灭掉蒙古人的喀山和西伯利亚等汗国。罗曼诺夫王朝的沙皇俄国逐渐循陆路扩大疆域,其探索队于1620年代到了叶尼塞河;1643年到黑龙江流域而与清朝冲突,之后在1689年签署中俄《尼布楚条约》。之后沙皇俄国于1733年在阿拉斯加成立俄属北美总督区,并不断占领中亚;这个帝国直到20世纪初期的二月革命才结束。
近代历史
自16世纪起,欧洲的殖民主义进入亚洲,影响几乎所有亚洲地区,部分地区殖民统治长达二三百年,深刻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至今仍在。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进入印度次大陆开拓殖民地,1858年印度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1602年,荷兰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在印度尼西亚殖民,1800年印度尼西亚成为荷兰殖民地。1511年后,葡萄牙、英国先后开始殖民马来半岛,至1824年,英国确立对马来亚的霸权。1840年后,英国对清朝发动鸦片战争,至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中国进入半殖民地社会。18世纪后,俄国向中亚、西伯利亚扩张领土,侵略中国和朝鲜,将北亚纳入统治。
亚洲各古老的帝国先后毁灭。1857年,英国殖民者流放莫卧儿帝国皇帝,直接统治印度。 1911年,清朝灭亡。19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解体后灭亡。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除日本外,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被直接占领成为殖民地的面积占2/3。
现代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成为冷战的试验场。国共内战、韩战、越战 皆是美苏角力下的代理人战争。亚洲各国也开始重建,军事上中印先后成功核试,经济上日本、台湾 韩国在美国援助下经济复苏,开始高度开发。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如今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地理
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边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范围
亚洲与欧洲之间,通常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西北海域、高加索山脉分水岭、黑海、土耳其海峡、爱琴海为界。希腊的十二群岛、北爱琴海诸岛都接近土耳其的爱琴海海岸,地理上应属于亚洲。乌拉尔山脉自然延伸至北冰洋的瓦伊加奇岛、新地岛现在认为属于欧洲,实际上亚欧分界线在喀拉海南岸。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印度洋上的岛国塞舌尔、毛里求斯、科摩罗都属于非洲。也门的索科特拉岛更靠近非洲。
亚洲与大洋洲分界线是韦伯线或里德克线,因此印尼的伊里安查亚就属于大洋洲。
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与白令海。各群岛按照美国、俄罗斯管辖关系分属两个大洲[5]。
地形
从总体上看,亚洲地形有三大特征[6]:
- 一是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高。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其中有1/3的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全洲平均海拔约950米,是除南极洲外世界上地势最高的大洲。
- 二是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亚洲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山脉和山峰,又有世界上著名的平原和洼地。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宽1,500千米,南北长2,300千米,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上;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水面又低于地中海海面400米。亚洲不仅陆上起伏极端,且大陆东缘的弧形列岛与太平洋的海底部分也同样表现出起伏极端,列岛上的山脉与极深的海沟伴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高低相差约20千米。
- 三是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全洲大至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一系列高大山脉向四方辐射伸延到大陆边缘。在山地、高原的外侧分布着面积广大的平原,且多分布在大陆周围,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等。许多平原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发生于第三纪的造山运动对亚洲地形影响深远。其中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冲撞,将接触带上的地壳,推挤成欧亚大陆东侧外海的东亚岛弧,并使其成为全世界地震火山最多的地区。而欧亚大陆板块受到印度板块的推挤,形成整群的新褶曲山地极高耸的青藏高原。主要山脉成东西走向,山地高耸、地形崎岖,而且连结成串,成为亚洲南北往来的障碍。而山地夹杂高原和盆地,这些地方也是大河的发源地。亚洲北部的西伯利亚为结晶性古老地块,蕴有丰富金属矿,地形也相对平坦。其中西亚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间夹着由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冲积的美索不达米亚。
亚洲的主要地形单元有:
- 主要山脉:喜马拉雅山脉、高加索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乌拉山脉、日本阿尔卑斯山脉、长白山脉、安南山脉
- 主要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西伯利亚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图兰平原
- 主要盆地:四川盆地、费尔干纳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 主要丘陵:江南丘陵
- 主要高原:青藏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安那托利亚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
气候
亚洲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又复杂多样气候使得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亚洲都有分布。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副热带季风气候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气候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6]。
亚洲各地气温差别显著。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长年如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而在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一年中有7个月的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更曾在其东北部小镇奥伊米亚康测到-71℃的低温记录,是北半球的寒极[7]。
气候的显著差异同时导致了亚洲各处降水量的巨大差异。中亚的沙漠地区年降雨不足100毫米,而在南亚,迎风坡降水量可达3000毫米,最高记录甚至达到了22860毫米。太平洋中生成的台风袭击亚洲东部沿岸也会带来充沛降雨。
水文水系
亚洲的大江大河很多,其河网分布主要有两大特点[6]:一是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着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流淌;二是内流区面积广大,如中部的锡尔河和阿姆河均流入咸海,其中阿姆河全长2540公里,是亚洲最长的内流河。
多数发源自中部山地的河流都最终注入太平洋、印度洋或北冰洋。其中长4000公里以上的河川有7条,最长的河流是长江。
位于亚洲西部的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贝加尔湖则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世界最深、最古的湖泊,湖底最深处位于海平面以下1295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黄河、印度河流域都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恒河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圣河。湄公河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性河流,流域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自然资源
亚洲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亚洲的矿物种类多、储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铁、锡、钨、锑、铜、铅、锌、锰、镍、钼、镁、铬、金、银、岩盐、硫磺、宝石等。石油、镁、铁、锡等的储量均居各洲首位,其中锡矿储量更占世界总储量60%以上[7]。
亚洲的森林总面积约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13%,俄罗斯亚洲部分、中国的东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广阔的针叶林地区,蓄积量丰富,珍贵用材树种很多。中国的华南、西南,日本山地的南坡,喜马拉雅山南坡植物特别丰富,除普通阔叶树种外,还有棕榈、蒲葵、杉属、水杉属等。东南亚的热带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以恒定、丰富的植物群落着称。其主要树种是龙脑香科,还有树状蕨纲、银杏、苏铁等“活化石”[7]。
亚洲的水力资源也比较丰富。可开发的水力资源年发电量可达26,000亿度,占世界可开发水力资源量的27%[7]。
政治

亚洲国家的政体非常复杂,是世界热点地区。
国家 | 政体 | 注释 |
---|---|---|
![]()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三权分立”的国家,而被有的人归为“议行合一”制国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是其执行机关。 中国共产党是唯一执政党,最高权力集中在以总书记为首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执行其权力。 |
![]() |
一党制 先军政治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宪法》规定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名及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地位[8]。规定了政府的架构、执政党朝鲜劳动党的职能与政府运作的关系。宪法保证公民拥有言论自由权、选举权、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它声称每一个公民拥有工作权、受教育权、食品和医疗保健的权利。 |
![]() |
总统制 | 《大韩民国宪法》规定了自由民主的政治秩序。它在序言中不仅阐明大韩民国的目的是要“进一步加强基本自由与民主秩序”,而且要使三权分立和依法治国制度化。宪法采用了由议会原则补充的总统制,为各政党提供了宪法权利和保护,同时规定了它们不得危害自由与民主政治秩序的义务。
宪法第10条指出,“宪法确保所有公民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国家有责任确认和确保个人拥有基本并不可侵犯的人权”。根据这一基本条款,宪法赋予了个人以公民、政治和社会权利,这已成为民主国家的准则。公民的权利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身自由,要求快速公正审判的权利,居住自由,择业自由,隐私权,宗教信仰自由,言论和结社自由,以及享有诸如选举权和担任公职在内的从政权。此外,国家还保证国民享有各种社会权利,如受教育权、工人独立结社权、工人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权,以及享有健康和愉快环境权。
|
![]() |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 |
《日本国宪法》采用自由民主的君主立宪制,取代昔日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以国民主权(主权在民)为原则将天皇权力架空,确立国会、内阁、裁判所三权分立的国家统治机构模式,明文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根据此宪法,天皇是日本国家与国民的象征,只能扮演纯粹仪式上的角色,即所谓的“象征天皇制”,内阁总理大臣(首相)为政府首脑。此宪法较为著名的地方是其第9条,规定日本放弃宣战权利与保有战争武力的和平主义。总体来说,和平主义、国民主权、基本人权的尊重,被称作为日本国宪法的“三大要素”[9]。 |
![]() |
半总统制 | 《蒙古国宪法》是蒙古历史上第四部宪法。根据该宪法,自1992年2月12日起,蒙古的国名改为“蒙古国”。宪法确定蒙古国实行设有总统的议会民主制。宪法规定,蒙古国是独立主权的共和国,崇高目标是在国内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民民主社会;在未颁布法律的情况下,禁止外国军事力量驻扎于蒙古国领土;国家承认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一切形式;国家尊重宗教,宗教崇尚国家;公民有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宪法生效后,彭萨勒玛·奥其尔巴特继续担任蒙古国总统。1997年5月18日,蒙古第二次直接总统选举举行,蒙古人民革命党总统候选人那楚克·巴嘎班迪当选为第二任总统。这是《蒙古国宪法》生效后首次举行的总统选举。 |
![]() |
总统制 |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宪法》规定哈萨克斯坦是“民主的、非宗教的和统一的国家”;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国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是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基本方针,并在国际关系中代表哈萨克斯坦的最高国家官员,是体现人民与国家政权统一、宪法的不可动摇性、公民权利和自由的象征与保证。
以宪法和法律为基础,根据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原则行使职能。 总统的任期为7年。2007年5月18日,哈萨克斯坦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授权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可不受次数限制地连任总统职务。 |
![]() |
总统制 | 根据《乌兹别克宪法》,乌兹别克享有自由民主体制。
然而,自卡里莫夫在1991年上台至今,他的任期已多次获得延长,分别在1995年、2002年、2007及2015年成功连任,至2016年9月去世。 2002年的选举亦同时选出上、下议院的议员,但却是在没有反对党之下进行。因此,国际观察员都一般认为是次选举不能达到民主水平,在民主指数也属于独裁政体。 在执政党以外其他政党一般情况下可以成立,但也必须获得政府的批准才能组党。另外,传媒的新闻自由亦受到政府操控,因为政府维稳政策,新闻内容甚少报导国内政治有关讯息,特别是反革命和民主内容,以免遭受牢狱之灾。乌兹别克政府在国内基本上对所有反对派实施党禁。而国内最大反对派是乌兹别克伊斯兰运动。 |
![]() |
总统制 | 1994年11月6日,塔吉克斯坦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了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根据新宪法,议会制改为总统制,目标是建立民主、法制、世俗的国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国家军队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7年。尽管如此,塔吉克的民主制度因政府对政治的干预仍未有实现,独立至今塔吉克多年来的民主指数更低于2.0,属于独裁政体。
1999年9月26日,以全民公决方式通过新宪法,对1994年11月的宪法做了修改。新宪法规定:在塔建立世俗、民主、法制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领袖和部队的统帅,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七年,可连任一届。 议会称“马吉利西·奥利”,为两院制职业议会,是国家最高代表机关和立法机关。上院称“马吉利西·米利”,下院称“马吉利西·纳莫扬达贡”。 上院33名议员,其中由索格特州(原列宁纳巴德州)、哈特隆州、戈尔诺-巴达赫尚自治州、中央直属区和杜尚别市地方议会各选5人,其余8人由总统直接任命,任期5年。塔国总统为上院终身议员。上院主要职能是:确定、修改、撤销国家行政区划;根据总统提议而选举和罢免宪法法院院长、副院长,最高法院院长、副院长,总检察长、副总检察长等。 下院设63个议席,其中41个按地方选区由选民选出,22个由党派选举中得票率超过5%的党派推选,任期5年。下院的主要职能是:组建选举及全民公决委员会;就法律草案提请全民公决;批准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批准获取和发放国家贷款;批准总统令等。 |
![]() |
总统制 | 土库曼斯坦前身为苏联其中一个加盟共和国,在1991年苏联瓦解成立独立国家,实行总统制。自1985年加盟共和国时期,出任当时的土库曼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的萨帕尔穆拉特·阿塔耶维奇·尼亚佐夫,在1991年12月继任土库曼斯坦总统,随即将拥护其执政的土库曼共产党改名为土库曼民主党,落实该党配合土库曼斯坦政府的施政和政治立场,但下令禁止境内其他政党活动,监控“反对派”人士(政治集会是非法的,除非得到政府批准),使土库曼斯坦名义上是一个由“民主党”执政,但实际上独立至今并无在民主发展有任何进展的国家,民主指数自独立以来一直持续低于2.0分,属于独裁政体。 |
![]() |
议会制 | 2010年再次发生革命,“四七事件”与2005年的郁金香革命类似,源于该国民众对政府和总统巴基耶夫的不满。4月7日晚,反对派组建临时政府,由前外长萝扎·奥通巴耶娃担任临时总统。时任总统的巴基耶夫则逃到南方城市奥什。临时政府5月19日通过法令,委任奥通巴耶娃为过渡时期总统。法令规定,过渡时期总统的任期到2011年12月31日;过渡时期总统无权参加新一届总统选举,吉尔吉斯斯坦合法政府将于7月10日之后组建。吉尔吉斯新宪法草案于6月27日全民公决中获得通过,新宪法将限制总统权力,将许多权力过渡给总理。南部两州因为族裔冲突,于6月28日至8月10日恢复实行紧急状态[10]。
在2011年10月举行的总统选举当中,吉尔吉斯斯坦社会民主党领导人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获胜,于12月宣誓就职,成为总统。 |
![]() |
一党制 | 越南共产党是越南唯一的执政党,对越南行政、立法、司法各个部门的机构直接掌控,并由越共党员担任各部门的政务职位。各级地方政府也皆由越共党员组成。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越南的[越南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位居三驾马车之首(另外两个分别是国家主席和政府总理)。《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规定,国会设有国防与安全委员会负责审查和监督国防安全政策的执行;国家机关设有国防与安全委员会协助越南国家主席统帅武装力量。名义上国家主席统帅人民武装力量,兼任国防与安全会议主席,但实际上越南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才是最高军事决策机构,越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央军委书记,通过国防部对全国武装力量实行统一领导和指挥。 |
![]() |
一党制 | 老挝人民革命党为唯一执政党。1991年执政的老挝人民革命党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200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党“七大”提出了老挝在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针,强调继续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不变;将交通建设作为工作重心,将解决疾病流行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加快发展,尽快摆脱不发达状态。 |
![]() |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 |
《柬埔寨宪法》规定,柬埔寨为君主立宪制王国,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王是终身国家元首、国家军队最高司令、国家统一和永存的象征,有权宣布大赦。根据首相建议,并征得国民议会主席同意后,可解散国会。国王因故不能视事或不在国内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理国家元首职务。国王去世后,由首相、佛教两派僧王、参议院和国民议会议长、副议长组成的9人王位委员会,从王族后裔中,推选产生新国王。
国民议会是柬埔寨全国最高权力机构和立法机构,共有123个议席,每届任期五年。参议院为国家立法机构,有权审议国民议会通过的法案,每届任期6年。柬宪法规定,国家法案须经国民议会、参议院和宪法委员会审议通过,最后由国王签署生效。2004年7月,柬埔寨颁布实施新增宪法条款。该条款规定,国民议会可以通过投票方式,决定国民议会领导层人选和批准新政府。2004年10月,柬埔寨国民议会审议并批准了关于选举王位继承人的王位委员会组织法和执行法,规定在国王去世、退休或退位后7天内,以选举产生柬埔寨新国王。 |
![]() |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 |
按泰国1997年的宪法,泰国国王和王室没有很多实际权力,国王本人主要是国家及其国家精神的一个代表。已故泰国国王拉玛九世普密蓬·阿杜德很受到国民的敬爱,因此他也时常出面调解政治危机。但是泰国法律依旧对君主有极为尊敬,如对君主冒犯,或以不当词句形容王室成员,将触犯冒犯君主罪,可判有期徒刑三年至十五年。
政府首脑是总理,一般由众议院联合政府(多数党派领袖)出任,再请国王指定。 泰国国会由两院组成:根据2011年宪法修正案,众议院有500席,其中375席通过普选产生,另外125席按比例代表制从各党派中选出。参议院有150席。众议员任期四年,参议员任期六年。最高司法机关是大理院,其成员先由政府机关内部选任,后由国王指定。 |
![]() |
议会制 | 缅甸现在是一个议会制国家,由拥有行政权的缅甸总统领导。总统任期五年,由缅甸议会两院选出。另设国务资政一职,职权类似之前的缅甸总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及冷战时期,缅甸于1962年至1988年,由奈温将军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实行一党专政军事独裁。 1990年12月,人民议会选举出来的代表们组成了一个以恢复缅甸的民主制度为主要任务的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该政府为流亡政府,由昂山温所带领。缅甸联邦全国联合政府实际上只拥有相当有限之权力,且被缅甸军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 2011年2月以前,缅甸军政府的领导人为丹瑞,他同时是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拥有所有决策权,包括任命及解除部长和内阁成员的权力,以及处理缅甸在国际政治上的权力。 2004年10月19日,梭温替代钦纽成为缅甸总理,后者被视为丹瑞的亲信。2007年5月,梭温因健康因素卸职赴新加坡治疗(至10月12日病逝),由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秘书长登盛出任总理(现为缅甸总统)。在缅甸,除卫生部、教育部、劳工部和国家计划和经济发展部外,大多数部长和内阁都受军队官员控制。 缅甸主要政党包括全国民主联盟和掸族民主联盟。其他还有一些代表少数民族利益的政党。缅甸民族团结党代表军队,由一个名为缅甸联邦巩固和发展协会的组织支持。 |
![]() |
总统制 | 印度尼西亚为总统制共和国,采行单一制,政治权力集中于中央政府。自1998年苏哈托下台后,印度尼西亚政治及政府结构历经大幅变革。
总统为印度尼西亚国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并得直接领导内阁、有权单独颁布政令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法令,对外宣战或媾和。 |
![]() |
君主立宪制 议会制 联邦制 |
根据1957年7月2日正式宣布的《马来亚联合邦宪法》,为君主立宪制联邦制国家,沿袭大英帝国的政治传统。1963年马来西亚成立后,将1957年宪法改名为马来西亚宪法,继续沿用。宪法的规定,奠定了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基础。
马来西亚国家元首为最高元首,由九个马来州属的马来统治者在统治者会议中选出,任期5年;其他四州则由州元首统治,并未参与这个最高元首选举。最高元首依首相的建议行使其职权,并拥有任命首相、拒绝批准和解散国会等裁量权,同时也是武装部队名义上的最高统帅。 |
![]() |
议会制 | 根据《新加坡共和国宪法》,新加坡实行的是一院议会制(内阁制)政府,为代议民主制单一制体系,分类上属西敏制。
国家的政府机构三权分立,新加坡总统由直接民选产生,为国家元首,任期六年,可以连任一次。新加坡国会议员也是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总理从国会多数党中产生,其领导的内阁拥有行政权,并由独立的公共服务委员会管理公务员的聘用以及处分。新加坡总理从议员中选出内阁部长。 自建国后,人民行动党一直是唯一的执政党(一党独大状态),在议会中也鲜少有能够形成监督力量的反对党(部分反对党成员是被委任,以免议会里100%的意见都是支持人民行动党,议会在1991年改变选举制度后设有反对党的保障名额,最多有9席)。现在新加坡工人党是国会中的最大在野党。 |
![]() |
君主专制 | 文莱的苏丹,沿袭自14世纪以来世袭的王朝,是国家和政府的领袖和军队司令。苏丹以国家元首身份兼任文莱首相。全部文莱立法会立法议员由苏丹任命,没有民选立法机关。
统治国策是马来伊斯兰君主宪制(Melayu Islam Beraja,爪夷文是ملاي إسلام براج)。 |
![]() |
总统制 | 菲律宾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现任总统是罗德里戈·杜特蒂。菲律宾国会由菲律宾参议院与菲律宾众议院两院组成。参院24席,任期六年,连选得连任一次。参议员是由全国普选选出,每三年改选半数。众议院274席,任期是三年,得连选连任两次,其中222席由公民直选,其余52席由各党派席次比率推举。司法机关由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地方法院、廉政法院及伊斯兰教法院组成。 |
![]() |
议会制 联邦制 |
印度是一个联邦共和国,印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但其职责是象征性的。国家的总统及副总统任期5年,由一个特设的选举机构间接选举产生。印度副总统在总统无法行使权力时,并不能自动接任总统。
行政权力主要控制在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即印度的内阁)。议会多数党向总统提名总理人选,由总统任命总理。然后再由总理向总统提名其他内阁成员。现任总理是纳伦德拉·莫迪,在2014年大选后掌握政权。 印度的国会两院制包括了上院联邦院(राज्य सभा,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लोक सभा,Lok Sabha)。部长会议对人民院负责。联邦院议员任期6年,每2年改选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其余12人由总统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选产生,其余2人由总统任命。 |
![]() |
议会制 联邦制 |
巴基斯坦实行两院制,设参议院及国民议会。参议院有100名议员,国民议会有342名议员,其中272名由分区普选产生,60席为妇女保留席位,10席为非穆斯林保留席位,由各政党按普选得票比例分配;国民议会设议长和副议长各1人,议员任期五年。参议院设100个议席,议员任期六年,每3年改选半数。设主席和副主席各1人,任期三年。独立后的巴基斯坦,军方在政治一直担当重要角色,巴基斯坦于1958-1971年,1977-1988年及1999-2008年长期实行军政府统治。巴基斯坦建国后于1956年、1962年和1973年颁布三部宪法。此外,文人政府的不稳定和贪腐问题一直是国内的政治焦点。2008年巴基斯坦恢复民主制后,首个文人政府完成五年任期。标志着巴国能够通过公正、透明的选举,由上一届民选政府和平地把权力移交给下一届民选政府。2013年6月,谢里夫就任总理。 |
![]() |
总统制 | 阿富汗实行总统制,是国家元首兼任政府首脑。阿富汗首席执行官是法定政府代表,阿富汗议会实行两院制。塔利班上台之前,阿富汗的政治体系已土崩瓦解。所有的政坛关键人物都拥有私人武装,而且在军事上大施影响。随着纳吉布拉的倒台,整个国家便由阿富汗圣战伊斯兰联盟所控制。而1995年起,“塔利班”武装控制了阿富汗大部分地域,随后又对政府进行攻击,直至1996年夺取政权,建立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2001年战争后塔利班政权瓦解,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建立。
国家元首:
内阁:
|
![]() |
总统制 | 马尔代夫实行总统制,是单一制国家,马尔代夫议会是最高立机关。加尧姆在位近30年,他打压反对党,曾于2006年11月11日反对党大游行前非法逮捕反对人士。
2007年9月29日,2名怀疑是逊尼派的恐怖分子在首都马累的中央公园外,因投掷土制炸弹,导致8名汉族、2名英国人和2名美国人受伤被拘捕。 2008年的总统大选,执政党代表的加尧姆输给了代表反对派参选的穆罕默德·纳希德而结束了他近30年的独裁统治。 2012年2月7日在国内爆发警察叛变及持续数周的群众示威后,穆罕默德·纳希德在电视记者会上宣布辞去马尔代夫总统,并将总统职权移交给副总统哈山。 2016年10月13日,马尔代夫外交部发表声明表示,鉴于长期以来英联邦部长级行动小组及英联邦秘书处给予马尔代夫不公平、不公正待遇,马尔代夫政府决定脱离英联邦。英联邦一直努力成为马内政问题的积极参与者,这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英联邦宪章。 |
![]() |
议会共和制 联邦制 |
尼泊尔实行联邦议会体制。2006年尼泊尔内战结束后,于2008年正式废除沙阿王朝君主制政体,建立联邦制的议会共和制的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此后,尼泊尔一直由尼泊尔大会党、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和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轮流执政。
2015年,尼泊尔联邦宪法公布后,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主席卡德加·普拉萨德·奥利出任尼泊尔总理,总统则由该党副主席比迪娅·戴维·班达里担任。而尼泊尔立法议会主席一职由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成员昂萨丽·嘎尔迪·马加尔取得。 2016年8月3日,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主席普拉昌达再次担任尼泊尔总理。 |
![]() |
君主立宪制 | 不丹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南亚唯一一个君主制国家。不丹国会分为上下议院,上议院有25个议席,20席由民选产生,其余由国王任命,议员不得是政党成员。下议院成员可以由政党人士出任,但和上议院一样,候选人都必须是大学学历。
|
![]() |
总统制 政教合一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伊斯兰教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领袖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由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组成的专家会议选举产生,何梅尼为首任最高领袖,现任最高领袖为阿里·哈梅内伊。伊朗政府实行总统制,总统是继最高领袖之后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全民普选产生,现任总统为哈桑·鲁哈尼。伊朗最高立法机构为伊斯兰议会,实行一院制,现任议长为阿里·拉里贾尼。司法总监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脑,由最高领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长和总检察长则由司法总监任命,现任司法总监为萨迪格·拉里贾尼。 |
![]() |
议会制 联邦制 |
现在伊拉克政治实行议会制和联邦制,伊拉克总理是政府首脑,并对伊拉克国民议会负责,伊拉克总统为国家元首。 |
![]() |
半总统制 | 现在叙利亚政治实行总统制和一党专政,叙利亚总理是政府首脑,并对叙利亚总统及叙利亚议会负责,叙利亚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最高领导人。叙利亚复兴党是叙利亚的执政党。 |
![]() |
君主立宪制 | 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科威特是君主世袭制酋长国,埃米尔是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宪法规定国家之行政权由埃米尔行使,立法权由埃米尔和国民议会共同行使,司法权由法院以埃米尔名义行使。
政府内阁由首相和内阁大臣组成,负责执行国家政策,向埃米尔负责。主要成员有:
内阁重要职务通常由王室成员担任,而首相这一职位直到最近都由王储担任,王室之权势不言可喻。 |
![]() |
议会共和制 | 黎巴嫩总统是黎巴嫩的国家元首,传统上由天主教马龙派军人担任,黎巴嫩总理是黎巴嫩的政府首脑。黎巴嫩是一院制国会,奉行议会民主制,有260个政党,力量分散,加上为平衡各党派利益而采取比例代表制,无政党占绝对优势。主要政党有: |
![]() |
君主立宪制 | 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卡塔尔是君主专制的酋长国。卡塔尔埃米尔为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最高司令,由阿勒萨尼家族世袭,并禁止任何政党活动。此外,卡塔尔并没有接受国际法院的强制管辖权。自从现任埃米尔推翻他父亲的政权以后,卡塔尔社会进一步自由化。与阿拉伯世界许多保守伊斯兰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相比,卡塔尔法律相对比较宽松。例如,卡塔尔法律允许女性驾车,而且女性驾车在卡塔尔已经较为普遍;卡塔尔法律允许女性在公众场合随意穿着,然而事实上,卡塔尔当地大部分女性通常仍旧穿着传统的黑色阿拉伯长袍;卡塔尔法律允许饮用酒精饮料,但不能在公共场合饮用,且实际上任意提供酒精饮料的酒吧通常只在价格较高昂的酒店。国外常住人口可以在指定商店购买限量酒精饮料,并只可以在自己家里饮用[11]。在卡塔尔也用沙里亚,主要是规范家庭及个人事务。 |
![]() |
君主专制 | 沙特阿拉伯是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国家。也是目前仍然维持君主制度国家中少数国王仍拥有绝对权力的国家,1992年开始施行的《治国基本法》规定,沙特阿拉伯是由阿卜杜勒-阿齐兹·沙特后代子孙所统治的君主制国家,而《古兰经》则是国家的最高宪法。国家根据沙里亚法(Shari'a)行事。
沙特阿拉伯国内没有合法的政党,至今仅在2005年举行过一次地方选举,投票权仅限于男性公民。 |
![]() |
君主专制 | 君主制国家,实行君主制。世袭君主立宪制王国。国家元首为国王。2002年10月设参、众两院制议会。参议员由国王任命,众议员由选举产生。它是阿拉伯湾第一个举办国会选举、让妇女参政的阿拉伯国家。
要求进行政治改革的反政府示威活动于2011年发生。 |
![]() |
君主制 总统制 联邦制 |
阿联酋采用联邦制度。阿联酋最高委员会由七个酋长国的酋长组成,选举产生总统、副总统、内阁和议会来管理国家。有40名从各个部落来的成员组成联邦国家会议复审被提议的法案。阿联酋有一个联邦法庭系统,5个酋长国参加(迪拜和拉斯海玛除外)。所有酋长部落还有自己的世俗和伊斯兰教的法律,用于民事、刑事和高等法院。阿联酋现任总统是阿布扎比统治者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2004年就任;副总统兼总理为迪拜统治者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 |
![]() |
议会制 | 土耳其政治是以议会制代议民主制的共和体制为框架,奉行多党制,土耳其总理是政府的领导人。行政权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及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司法则独立于行政及立法。土耳其的政治体制以分权为原则。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1月7日起实施,宪法奉行世俗主义。 |
![]() |
君主立宪制 | 约旦为君主立宪国家,国王拥有实权,总揽军、政及外交大权,拥有任命总理,召集、解散国会之权力,上议院议员由国王任命,下议院议员民选。约旦独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约旦国王是哈希姆家族的侯赛因国王,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现任国王阿卜杜拉二世为前国王胡笙长子,于1999继位。约旦地处一个政治上非常不稳定的地方,许多政治力量在这里逐鹿:美国、苏联、英国、以色列、各个阿拉伯国家以及约旦国内数量众多的巴勒斯坦移民。在众多政治力量和兴趣中,侯塞因试图寻找一条可行的路,他温和的外交政策保障了约旦的主权和统一。虽然中东诸国在这些时间里,经历了多次战争和动荡,约旦社会都基本上保持稳定。侯赛因本人是多次刺杀的对象。1989年他恢复了约旦的国会选举;1994年,他签署了与以色列的和平条约。 |
![]() |
议会共和制 | 2002年3月22日,东帝汶制宪会议的88名议员,开会通过东帝汶的第一部宪法。2009年改革前,东帝汶的司法体系以印度尼西亚为基础,2009年议会通过并颁布了以葡萄牙法律体系为基础的新的民事法律制度,2011年颁布新的民法典。总统由人民选出,任期5年,仅可连任一届。东帝汶总统只是虚位元首,但是可以否决议案、解散国会和呼吁发起选举。最近一次的总统选举已在2012年3月举行。总统当选后成为多数党或多数党联盟的领袖,并任命总理。总理是政府首脑;内阁是部长会议。主要政党有东帝汶独立革命阵线、民主党、社会民主党、东帝汶社会民主协会。 |
![]() |
半总统制 | 亚美尼亚一个多党制民主共和国。2015年12月,亚美尼亚举行了宪法修改公投,63.35%的选民同意亚美尼亚从总统制国家变为内阁制国家。在这次公投之前,亚美尼亚是一个总统制国家,总统是政府领导人。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和国会。亚美尼亚在1991年9月通过了独立公投,从苏联独立。亚美尼亚现任总统是谢尔日·萨尔基相,所属政党是亚美尼亚共和党。 |
![]() |
半总统制 | 宪法上阿塞拜疆是一个半总统制的多党制民主国家,但事实上整个政府运作没有实际上的民主,民主指数也属于独裁。阿塞拜疆总统是国家元首,阿塞拜疆副总统是国家副元首为二号领导人;阿塞拜疆总理则是政府领导人。立法权由政府和国会所有。阿塞拜疆在1991年12月通过了独立公投,从苏联独立。阿塞拜疆现任总统是伊利哈姆·阿利耶夫,所属政党是右翼的新阿塞拜疆党。阿塞拜疆的最高立法机构为国民议会。 |
![]() |
半总统制 | 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少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布哈兹、德涅斯特河沿岸、阿尔察赫及南奥塞梯为后苏联“冷冻冲突”地区。此四个国家互相维持友好关系并共同组成国家民主与权利共同体(Community for Democracy and Rights of Nations)。 |
![]() |
半总统制 | 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少数联合国成员国承认。 |
![]() |
半总统制 | 非联合国成员国,仅被3个非联合国成员国承认(阿布哈兹、南奥塞梯和德涅斯特河沿岸),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存在争议地区。 |
![]() |
议会制 | 斯里兰卡的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统任期6年。斯里兰卡总理是政府首脑,协助总统工作。
斯里兰卡的一院制议会有225人,普选,任期6年。是斯里兰卡的一院制立法机构,由255名议员组成。议员在普遍选举中以比例代表制选出。国会拥有立法权。它是以英国国会作为蓝本。 独立之后的斯里兰卡仍然是英联邦成员。 |
![]() |
议会制 | 孟加拉国的总统是国家元首。可连任一次。
独立之后的孟加拉国仍然是英联邦成员。 |
![]() |
君主专制 | 阿曼为君主制国家,无宪法和议会,禁止政党活动。由苏丹(即君主)卡布斯·本·赛义德颁布法律、法令和批准缔结国际条约或协定。国家管理机构由内阁、内阁秘书处、各专门委员会、首都省政府及国家协商委员会构成,以苏丹为首。内阁为苏丹授权的国家最高执行机构,其成员由苏丹任命并集体对苏丹负责,卡布斯苏丹兼任内阁首相和国防、外交、财政大臣。国家协商委员会根据卡布斯谕令于1981年10月成立,为咨询机构,无立法权。委员55人,由卡布斯任命,包括主席1人,政府各部门代表18人,私营企业代表11人,各地区代表25人。每届2年。其任务是对现行经济政策和社会法令、政府方针政策、私营企业问题及卡布斯交办的事务等提出咨询性意见和建议。1990年1月第五届协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选出经济、法律、公共服务、文化教育和社会与卫生5个委员会。1991年改组的政府由苏丹卡布斯兼任首相。 |
![]() |
半总统制 | 也门是一个实行总统制的共和国。总统为国家元首,总统任期为7年,可以连任,并有解散议会的权力;总理是政府首脑。总理由总统任命,履行职责。
也门将行联邦制,全国共分为6个地区,其中北方4个地区,南方2个地区。 立法机构实行两院制:也门代表会议(Assembly of Representatives of Yemen)有301个席位,由全民选举产生;磋商议会(Shura)有111个席位,任命产生。两院每6年选举一次。 参与总统选举的候选人至少是两位,且每位必须至少获得15个国会议员的支持,全民投票产生,任期为7年,一人最多可连任一次。总理由总统任命,且必须获得国会三分之二的通过才可上任。选民需年满18岁。 也门宪法明确了司法机关的独立性,伊斯兰教法在该国的司法审判中起著非常关键的作用。 |
![]() |
议会民主制 | 以色列是一个实行议会制的民主国家,有实行选举权,然而以色列是中东唯一的民主国家的陈述从选举权的角度似乎并不恰当。由于巴勒斯坦人在分治后没有以色列国籍,所以巴勒斯坦人没有选举权。这个情况在世界各国中都多数存在,所以不应该以此认定以色列就是在施行种族隔离制度。
但因为犹太人的定义通常是因为信仰犹太教,而现在以色列是以世俗国家,自我定义,所以接受巴勒斯坦人可以透过改变国籍(加入以色列国籍),作为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参与政治活动,所以不是种族隔离。本来巴人不轻易地改变身份的,可是经过多年的累积,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的人口增加了不少。以色列总统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主要只是担任礼仪上的象征,总统另外必须指派国会里的多数党或多数派联盟领袖作为总理。以色列总理担任政府首脑以及内阁的领导人,主要的权力在总理手上。现任以色列总统是鲁文·里夫林,而现任以色列总理则是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
![]() |
半总统制 | 巴勒斯坦政府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立法机关为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国会)。巴勒斯坦总统为马赫姆得·阿巴斯,政府总理为萨拉姆·法耶兹。 |
![]() |
半总统制 | 非联合国成员国,被至少一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是以议会制代议民主制的共和体制为框架,奉行多党制,北塞浦路斯总理是政府的领导人。行政权由政府行使,立法权则属于政府及北塞浦路斯议会,司法则独立于行政及立法。土耳其的政治体制以分权为原则。现行的宪法在1983年11月7日起实施,宪法奉行世俗主义。 |
![]() |
议会制 | 1960年的塞浦路斯宪法规定塞浦路斯为共和国,总统由希腊族人担任,土耳其族人任副总统。行政权属总统和副总统,他们对行政决定均有最后否决权。 |
![]() |
议会共和制 | 拥有一个地区议会,即库尔德斯坦议会,议会由民众选举产生。政府内阁由库民党、库爱盟及他们的盟友组成。1992年伊拉克库尔德斯坦议会选举后,分别拥有100个席位中的50个的两个伊拉克库尔德斯坦地区主要党派,库尔德斯坦民主党(简称库民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简称库爱盟),决定建立联合政府。 |
区域合作
区域合作在亚洲正在方兴未艾,现在区域合作最有希望的地方是东南亚,东南亚国家联盟有10成员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和越南。总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12亿。还有一个观察员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国家开动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日本、大韩民国三个东亚国家的对话机制,并已于201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和泰国先期启动水果蔬菜零关税机制。
南亚国家也在加紧准备成立区域合作的组织,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
海湾国家也有设立区域合作的组织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有6个成员国:科威特、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卡塔尔和阿曼。预定于2010年发行统一货币Khaleeji,此货币的中央银行设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但阿曼和阿联已宣布不采用这个共同货币。
1996年成立的亚欧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和外长会议,加强了亚洲国家和欧盟国家之间的对话机制,目前已经发展到39个成员国,占世界总人口的49%,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全世界的一半以上。
东亚共同体为模仿二战后欧洲成立的欧共体(现为欧盟)所成立的东亚区联盟。
热点地区
目前绝大部分国际关注的热点也在亚洲:
一线热点: |
二线热点: |
三线热点: |
主要地理分区
亚洲在地理上习惯被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东亚
东亚,是亚洲东部的国家和地区的统称。地理学上来说,指的是北纬20度以北至北纬50度以南,东临太平洋的地区。
旗帜 | 徽章 | 国家/地区 | 人口列表[12][13] (2018年) |
面积列表 (km²) |
首都/首府 | ||
---|---|---|---|---|---|---|---|
大中华区 |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1,427,647,786 | 9,596,961 | 北京 | ||
![]() |
![]() |
香港 | 7,371,730 | 2,755 | 湾仔 | ||
![]() |
![]() |
澳门 | 631,636 | 115.5 | 南湾 | ||
东北亚 | |||||||
![]() |
![]() |
日本国 | 127,202,192 | 377,915 | 东京 | ||
![]() |
![]()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 25,549,604 | 120,538 | 平壤 | ||
![]() |
![]() |
大韩民国 | 51,171,706 | 100,210 | 首尔 | ||
内陆地区 | |||||||
![]() |
![]() |
蒙古国 | 3,170,216 | 1,564,116 | 乌兰巴托 |
东南亚
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以及在南中国海和太平洋上的岛屿(统称南洋群岛)。它包含以下国家:
国旗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12][13] (2018年)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km²) |
首都 | ||
---|---|---|---|---|---|---|---|
中南半岛 | |||||||
![]() |
![]() |
越南 | 95,545,962 | 331,212 | 河内 | ||
![]() |
![]() |
老挝 | 7,061,507 | 236,800 | 永珍 | ||
![]() |
![]() |
柬埔寨 | 16,249,792 | 181,035 | 金边 | ||
![]() |
![]() |
泰国 | 69,428,453 | 513,120 | 曼谷 | ||
![]() |
![]() |
缅甸 | 53,708,320 | 676,578 | 奈比多 | ||
马来半岛及南洋群岛 | |||||||
![]() |
![]() |
菲律宾 | 106,651,394 | 343,448 | 马尼拉 | ||
![]() |
![]() |
新加坡 | 5,757,499 | 697 | 新加坡 | ||
![]() |
![]() |
文莱 | 428,963 | 5,765 | 斯里巴加湾 | ||
![]() |
![]() |
印度尼西亚[14] | 267,670,543 | 1,904,569 | 雅加达 | ||
![]() |
![]() |
东帝汶 | 1,267,974 | 14,874 | 帝力 | ||
![]() |
![]() |
马来西亚 | 31,528,033 | 329,847 | 吉隆坡 |
南亚
国旗 | 国徽 | 国家 | 各国人口列表[12][13] (2018年) |
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 (km²) |
首都 | ||
---|---|---|---|---|---|---|---|
印度次大陆 | |||||||
![]() |
![]() |
印度 | 1,352,642,280 | 3,287,263 | 新德里 | ||
![]() |
![]() |
不丹 | 754,388 | 38,394 | 廷布 | ||
![]() |
![]() |
孟加拉国 | 161,376,708 | 147,570 | 达卡 | ||
![]() |
![]() |
尼泊尔 | 28,095,714 | 147,181 | 加德满都 | ||
![]() |
![]() |
巴基斯坦 | 211,103,000 | 881,913 | 伊斯兰堡 | ||
印度洋群岛 | |||||||
![]() |
![]() |
斯里兰卡 | 21,228,763 | 65,610 | 可伦坡 | ||
![]() |
![]() |
马尔代夫 | 515,696 | 298 | 马累 |
西亚(中东地区)
国旗 | 国徽 | 国家 | 人口列表[12][13] (2018年) |
面积列表 (km²) |
首都 | ||
---|---|---|---|---|---|---|---|
南高加索地区 | |||||||
![]() |
![]() |
亚美尼亚 | 2,951,745 | 29,743 | 埃里温 | ||
![]() |
![]() |
阿塞拜疆[14] | 9,949,537 | 86,600 | 巴库 | ||
![]() |
![]() |
格鲁吉亚[14] | 4,002,942 | 69,700 | 第比利斯 | ||
安那托利亚 | |||||||
![]() |
![]() |
土耳其[15] | 82,340,088 | 783,562 | 安卡拉 | ||
![]() |
![]() |
塞浦路斯 | 1,189,265 | 9,251 | 尼科西亚 | ||
伊朗高原 | |||||||
![]() |
![]() |
伊朗 | 81,800,188 | 1,648,195 | 德黑兰 | ||
![]() |
![]() |
阿富汗 | 37,171,921 | 647,500 | 喀布尔 | ||
黎凡特(地中海东岸) | |||||||
![]() |
![]() |
以色列 | 8,381,516 | 20,770 | 耶路撒冷(有争议) | ||
![]() |
![]() |
约旦 | 9,965,318 | 89,342 | 安曼 | ||
![]() |
![]() |
黎巴嫩 | 6,859,408 | 10,400 | 贝鲁特 | ||
![]() |
![]() |
巴勒斯坦国 | 4,862,979 | 6,220 | 拉姆安拉 (东耶路撒冷)(声称) | ||
![]() |
![]() |
叙利亚 | 16,945,057 | 185,180 | 大马士革 | ||
![]() |
![]() |
埃及[14] | 98,423,598 | 1,010,408 | 开罗 | ||
阿拉伯半岛 | |||||||
![]() |
![]() |
巴林 | 1,569,446 | 760 | 麦纳麦 | ||
![]() |
![]() |
科威特 | 4,137,312 | 17,818 | 科威特城 | ||
![]() |
![]() |
阿曼 | 4,829,473 | 309,500 | 马斯喀特 | ||
![]() |
![]() |
伊拉克 | 38,433,600 | 438,317 | 巴格达 | ||
![]() |
![]() |
卡塔尔 | 2,781,682 | 11,586 | 多哈 | ||
![]() |
![]() |
沙特阿拉伯 | 33,702,756 | 2,149,690 | 利雅德 | ||
![]() |
![]()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9,630,959 | 83,600 | 阿布扎比 | ||
![]() |
![]() |
也门 | 28,498,683 | 527,968 | 萨那 |
中亚
中亚包括下列国家:
国旗 | 国徽 | 国家 | 人口列表[12][13] (2018年) |
面积列表 (km²) |
首都 | ||
---|---|---|---|---|---|---|---|
![]() |
![]() |
哈萨克斯坦[14] | 18,319,618 | 2,724,900 | 努尔苏丹 | ||
![]() |
![]() |
吉尔吉斯斯坦 | 6,304,030 | 199,951 | 比什凯克 | ||
![]() |
![]() |
塔吉克斯坦 | 9,100,835 | 143,100 | 杜尚别 | ||
![]() |
![]() |
土库曼斯坦 | 5,850,901 | 488,100 | 阿什哈巴德 | ||
![]() |
![]() |
乌兹别克斯坦 | 32,476,244 | 447,400 | 塔什干 |
北亚
北亚包括:
国旗 | 国徽 | 国家 | 人口列表[12][13] (2018年) |
面积列表 (km²) |
首都 | 备注 |
---|---|---|---|---|---|---|
![]() |
![]() |
俄罗斯 | 145,734,038 | 17,098,242 | 莫斯科 | 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但西伯利亚地区位于亚洲[5]。 |
人口
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稠密的大洲,2000年总人口达36.7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80人。
亚洲现有1000多个民族,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半[6]。主要民族都属于蒙古人种(黄种人)和高加索人种(白种人),民族繁多,大约包括大部分语系的语言。
目前,东亚的人口增长率已经下降到1%以下,但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的人口增长率仍然很高,平均增长率为2.5-3.5%。
亚洲的主要民族包括:
- 汉藏语系各民族,主要分布在大中华、缅甸、不丹、老挝、柬埔寨、越南、泰国、尼泊尔和印度的锡金邦、阿萨姆邦。
- 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主要分布在土耳其、前苏联中亚各国、蒙古、阿富汗部分地区、俄罗斯亚洲部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西部、北部。部分学者认为日语与朝鲜语亦属阿尔泰语系。
- 亚非语系各民族,主要分布在西亚各阿拉伯国家。
- 印欧语系各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和俄罗斯东部沿海。
- 壮侗语系各民族,主要分布在泰国、老挝、越南及其周边。
- 南岛语系各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诸岛屿、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台湾(见台湾原住民族)
- 南亚语系各民族,主要分布在柬埔寨、越南内部山区和印度中部。
- 达罗毗荼语系各民族,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沿海各邦和巴基斯坦北部。
经济
在古代,亚洲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当时世界上主要大国,如中国、印度、阿拉伯、波斯(今伊朗)都位于亚洲。亚洲的农牧业可以维系世界大部分人口的生计。欧洲的最大帝国罗马帝国的主要粮食产地也位于亚洲。
18世纪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帝国主义政策将世界其他地方都作为殖民扩张和掠夺的目标,亚洲、美洲、非洲和澳洲大部成为欧洲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除了澳洲和北美由于当地原住民几乎全被消灭,成为欧洲人的天下。其他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渐独立,经济也处于十分落后的局面。但在20世纪后半叶,亚洲是这些原殖民地中最先崛起的地方。日本首先跻身于世界列强之中,随后起飞的亚洲四小龙(大韩民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也于20世纪末成为发达国家或地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而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注目的地方。
亚洲资源丰富,主要产油国家都位于亚洲,包括海湾国家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拉克、科威特、也门和伊朗,此外印度尼西亚、中国大陆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也是主要出产石油的地区。中国大陆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世界上煤的蕴藏量最高的地区。东南亚是世界硬质木材的主要供应地,也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世界钻石产区除了南非以外,就只有印度和俄罗斯的亚洲部分是重要的产区。亚洲还包括几乎所有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资源。
文化
由于亚洲地域广大,民族众多,文化的多样性很强,差异很大,几乎没有统一的“亚洲文化”。
世界三大宗教都诞生在亚洲。在古希腊衰败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之前,由于世界的经济重心在亚洲,所以大部分人类的技术成就都产生于亚洲。
早在公元前3000年,亚洲人已经发明了烧制陶器和冶炼矿石,亚洲的苏美尔人首先发明了文字和系统的灌溉工程,中亚的游牧民族发明了马鞍、弓箭和车轮,中国人发明了瓷器、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雕版印刷,并最早种植稻谷。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发明了十进制计算技术。亚洲各种地方性的医药技术即使今天也非常有效,还在很多地区使用。
目前西方和东方的许多乐器是有同一起源的,所以非常相似,如小提琴和二胡,吉他和琵琶,双簧管和唢呐,几乎相同的东西方笛子。其实这些乐器多数都是起源于中东地区。
旅游
亚洲国家旅游业近年十分发达,主要集中在已发展地区及大都会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马尔代夫、泰国、印度、日本、越南、韩国、沙特阿拉伯(含麦加朝觐者)、阿联酋、卡塔尔、印尼、尼泊尔、不丹、伊朗、巴基斯坦、土耳其等。
体育
亚运会是亚洲地区规模最大、水准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代表整个亚洲的体育运动水准。其为国际奥委会承认的地区性大型综合运动会,由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亚奥理事会)主办,每四年一届。其前身是远东运动会和西亚运动会,第一届亚洲运动会原定于1949年2月在印度的新德里举行,由于主办国筹备等原因延至1951年举行,目前共举办17届。
参考文献
- ^ Continents of the World. The List. Worldatlas.com. [25 July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七月 2011).
- ^ 人口. www.un.org. 2015-12-14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中文(简体)).
- ^ ISKANDAR MALAYSIA FLAGSHIP C MAP. Iskandar Project. [2012-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9-23).
- ^ 坤舆万国全图. www.wdl.org. 1602 [2020-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13).
- ^ 5.0 5.1 International Geographic Encyclopaedia and Atlas. Springer, 24 November 1979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Geographic Encyclopaedia”的
<ref>
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 ^ 6.0 6.1 6.2 6.3 朱翔; 陈民众. 地理 第2版. 湖南: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8年11月. ISBN 978-7-5355-3573-3 (中文(中国大陆)).
- ^ 7.0 7.1 7.2 7.3 世界七大洲—亚洲. 全球黄页. [2011-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15) (中文(中国大陆)).
- ^ Robert A. Scalapino; Kim, Chun-yŏp (1983). North Korea today: strategic and domestic issues.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Center for Korean Studies. p. 24.
- ^ 『世界大百科事典』(平凡社)「日本国憲法」の項目より
- ^ 吉尔吉斯斯坦发生骚乱. [2017-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3).
- ^ 存档副本. [2011-05-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1).
- ^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 Population division". population.un.org.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2019-11-09].
- ^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Overall total population" –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The 2019 Revision (xslx). population.un.org (custom data acquired via website). 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2019-11-09].
- ^ 14.0 14.1 14.2 14.3 14.4 跨大陆国家。
- ^ 土耳其的东色雷斯地区位于欧洲,所以土耳其是跨大陆国家。
外部链接
参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