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历本文重定向自 公曆
公历 | 2021 MMXXI |
罗马建城纪年 | 2774 |
亚美尼亚历 | 1470 ԹՎ ՌՆՀ |
亚述历 | 6771 |
巴哈伊历法 | 177年-178年 |
巴厘岛萨卡历 | 1942年-1943年 |
孟加拉历 | 1428 |
柏柏尔历 | 2971 |
英国即位纪元 | 69 Eliz. 2 – 70 Eliz. 2 |
佛历 | 2565 |
缅历 | 1383 |
拜占庭历 | 7529年-7530年 |
农历 | 庚子年 (金 子) 4717 / 4657 — 至 — 辛丑年 (金 丑) 4718 / 4658 |
科普特历 | 1737年-1738年 |
不调和教历 | 3187 |
埃塞俄比亚历 | 2013年-2014年 |
希伯来历 | 5781年-5782年 |
印度历 | |
- 维克拉姆历 | 2077年-2078年 |
- 萨卡历 | 1942年-1943年 |
- 争斗时 | 5121年-5122年 |
全新世纪年 | 12021 |
伊博历 | 1021年-1022年 |
伊朗历 | 1399年-1400年 |
伊斯兰历 | 1442年-1443年 |
和历 | 令和3年 |
爪哇历 | 1954年-1955年 |
主体历 | 110 |
儒略历 | 公历减13天 |
韩国历 | 4354 |
民国纪年 | 民国110年 |
泰国历 | 2564 |
藏历 | 阳金鼠年 2147 / 1766 / 994 — 至 — 阴金牛年 2148 / 1767 / 995 |
UNIX时间 | 1609459200-1640995199 |
格里历(拉丁语:Calendarium Gregorianum,又译国瑞历、额我略历、格列高利历、格里高利历、葛瑞格里历、格列高历,也称基督历[1]),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阿洛伊修斯·里利乌斯改革儒略历制定的历法,由基督教在公元325年最初使用,教皇在公元525年指定耶稣基督的出生年份为公元元年[2], 称为公历,亦是一个被当今国际社会最广泛地使用的历法。由教宗额我略十三世于1582年颁行。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于1912年在中国引进采用,因农历等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历,故公历在中文中又称阳历、西历、新历、公历。格里历与儒略历一样,格里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闰日,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注 1]。
格里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接近平均回归年的365.242199074日,即每3300年误差一日,也更接近春分点回归年的365.24237日,即每8000年误差一日;而儒略历的历年为365.25日,每128年就误差一日[注 1]。到1582年时,儒略历的春分日(3月21日)与地球公转到春分点的实际时间已相差10天,令到所算出的复活节日期与实际的春分的间隔逐渐增大,因此,格里历开始实行时,将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星期四的次日,为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星期五,即有10天被删除,但原星期的周期保持不变。格里历的纪年沿用儒略历,当年定历以耶稣诞生年开始起算(但考证是公元前4年出生,但此记数法沿用至今),称为“公元”。
月名由来
- 一月 Jan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神雅努斯。
- 二月 Februar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斋月(Februus)。
- 三月 Mart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
- 四月 Aprilis 名字来自古罗马的词aperire,意思为“开始”,意味着春天开始。
- 五月 Ma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土地女神迈亚,或来自拉丁语词 maiores(意为“较年长者”)。
- 六月 Junius 名字来自古罗马神话的女神朱诺,或来自拉丁语词 iuniores(意为“较年轻者”)。
- 七月 原名Quintilis,后改Julius。古罗马历只有10个月,这是第五月,原名是“第五”的意思,因为凯撒是这月出生的,经元老院一致通过,将此月改为凯撒的名字“儒略”。
- 八月 原名Sextilis,后改Augustus。原名是“第六”的意思,因为后来屋大维是死于此月,元老院将此月改为他的称号“奥古斯都”。
- 九月 September 拉丁语“第七”的意思。
- 十月 October 拉丁语“第八”的意思。
- 十一月 Novembris 拉丁语“第九”的意思。
- 十二月 December 拉丁语“第十”的意思。
格里历的闰年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199074天)即一回归年,格里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所余下的时间约为四年累计一天,加在二月里,所以平常年份每年365天,二月为28天,闰年为366天,二月为29天。因此,每400年中有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增加一天,闰年366天。
- 闰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的年数可以被四整除,即为闰年;世纪数被100整除为平年,被400整除的才为闰年。比如说1600年是闰年,而1900年不是。纪元是从传说的耶稣诞生那年算起。
- 格里历每月有月大、月小和月平的说法,月大为31天,月小为30天,月平只有2月,为28天(闰年29天)。
- 参考:朔望月的长度大约在29.27至29.83天之间变动著,长期的平均长度是29.530588天=29天12小时44分2.8秒
天主教国家以外的采用
欧美地区
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合儒略历1582年10月5日,只有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葡萄牙开始用格里历,日期跳过10日。由于格里历是教宗颁布的,新教国家予以抵制。直到1752年,大英帝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以及现在美国的一部分才采纳格里历,也就是儒略历1752年9月2日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历1752年9月14日星期四,日期跳过11日。
值得注意的是,1582年,罗马教廷减去的是10天,而到1752年修改历法的时候却减去了11天的原因是1582年到1752年之间的1700年,格里历不闰而儒略历闰,二历相差了1天。
瑞典在1699年计划从儒略历改成格里历,预定的办法是取消自1700年至1740年原有的11闰日,以期求渐进在最后将日期与格里历接轨。在此四十年间,瑞典历与儒略历以及格里历日期将完全不同(此制度明显足以使得此期间的瑞典事件发生在何日记录不易的困扰)。更糟糕的是,受大北方战争的影响,此制度施行不佳,1704年及1708年应已排除的闰日仍被使用。此时瑞典历日期应比格里历慢8日,但事实上慢了10日。卡尔十二世国王承认渐进改历没有见效而抛弃之,但不是直接改用格里历,而是决定改回儒略历,方法是1712年2月29日的次日加上2月30日,日期再度比格里历慢11日。瑞典最后在1753年采用格里历,就是说,当年儒略历 2月17日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历3月1日星期四。
在阿拉斯加,儒略历1867年10月6日星期五的次日是格里历10月18日星期五。之所以连续二日星期五是因为美国从沙俄买入阿拉斯加,“阿拉斯加时刻”须从“莫斯科时刻”改成“北美时刻”,使得国际换日线从阿拉斯加之东移往其西。
俄罗斯在1917年发生的十月革命(开始于儒略历10月25日,合格里历11月7日)后,以1918年1月24日的命令接受格里历,也就是儒略历1918年1月31日 星期三的次日是格里历1918年2月14日星期四。
各地启用公历之日期对照[3]
- 括弧内数字表示与格里历相差天数。另,为了方便显示与比较差距:
- 黄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0天(无差异)
- 绿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10天
- 紫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11天
- 红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12天
- 蓝色背景色表示与格里历相差13天
- 红色字体日期表示“使得差距较先前增加1天”的日期(例如原本仅相差11天,则过了此日期后,差距增加到12天)。
- 当一个地方由“非黄色背景色”转为黄色背景色,表示该地方启用格里历的日期。
- 例如,英格兰及其殖民地在1752年9月14日启用格里历(即1752年9月2日的下一天是1752年9月14日)。
意大利、波兰、西班牙、葡萄牙 | 法国 | 比利时 | 丹麦、挪威、德国部分 | 瑞典 | 英格兰、苏格兰、美国部分 | 阿拉斯加 | 俄罗斯 | 希腊 |
: | : | : | : | : | : | : | : | :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04 (10) |
1582-10-15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1582-10-05 (10) |
: | : | : | : | : | : | : | : | : |
1582-12-19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09 (10) |
1582-12-20 | 1582-12-20 (0) | 1582-12-19 (10) | 1582-12-19 (10) | 1582-12-19 (10) | 1582-12-19 (10) | 1582-12-19 (10) | 1582-12-19 (10) | 1582-12-19 (10) |
: | : | : | : | : | : | : | : | : |
1583-01-11 | 1583-01-11 (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01 (10) |
1583-01-12 | 1583-01-12 (0) | 1583-01-12 (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1583-01-02 (10) |
: | : | : | : | : | : | : | : | : |
1700-02-28 | 1700-02-28 (0) | 1700-02-28 (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2-18 (10) |
1700-03-01 | 1700-03-01 (0) | 1700-03-01 (0) | 1700-03-01 (0) | 1700-02-19 (10) | 1700-02-19 (10) | 1700-02-19 (10) | 1700-02-19 (10) | 1700-02-19 (10) |
: | : | : | : | : | : | : | : | : |
1700-03-10 | 1700-03-10 (0) | 1700-03-10 (0) | 1700-03-10 (0) | 1700-02-28 (10) | 1700-02-28 (10) | 1700-02-28 (10) | 1700-02-28 (10) | 1700-02-28 (10) |
1700-03-11 | 1700-03-11 (0) | 1700-03-11 (0) | 1700-03-11 (0) | 1700-03-01 (10) | 1700-02-29 (11) | 1700-02-29 (11) | 1700-02-29 (11) | 1700-02-29 (11) |
1700-03-12 | 1700-03-12 (0) | 1700-03-12 (0) | 1700-03-12 (0) | 1700-03-02 (10) | 1700-03-01 (11) | 1700-03-01 (11) | 1700-03-01 (11) | 1700-03-01 (11) |
:re'f | : | : | : | : | : | : | : | : |
1712-03-10 | 1712-03-10 (0) | 1712-03-10 (0) | 1712-03-10 (0) | 1712-02-29 (10) | 1712-02-28 (11) | 1712-02-28 (11) | 1712-02-28 (11) | 1712-02-28 (11) |
1712-03-11 | 1712-03-11 (0) | 1712-03-11 (0) | 1712-03-11 (0) | 1712-02-30 (11) | 1712-02-29 (11) | 1712-02-29 (11) | 1712-02-29 (11) | 1712-02-29 (11) |
1712-03-12 | 1712-03-12 (0) | 1712-03-12 (0) | 1712-03-12 (0) | 1712-03-01 (11) | 1712-03-01 (11) | 1712-03-01 (11) | 1712-03-01 (11) | 1712-03-01 (11) |
: | : | : | : | : | : | : | : | : |
1752-09-13 | 1752-09-13 (0) | 1752-09-13 (0) | 1752-09-13 (0) | 1752-09-02 (11) | 1752-09-02 (11) | 1752-09-02 (11) | 1752-09-02 (11) | 1752-09-02 (11) |
1752-09-14 | 1752-09-14 (0) | 1752-09-14 (0) | 1752-09-14 (0) | 1752-09-03 (11) | 1752-09-14 (0) | 1752-09-03 (11) | 1752-09-03 (11) | 1752-09-03 (11) |
: | : | : | : | : | : | : | : | : |
1753-02-28 | 1753-02-28 (0) | 1753-02-28 (0) | 1753-02-28 (0) | 1753-02-17 (11) | 1753-02-28 (0) | 1753-02-17 (11) | 1753-02-17 (11) | 1753-02-17 (11) |
1753-03-01 | 1753-03-01 (0) | 1753-03-01 (0) | 1753-03-01 (0) | 1753-03-01 (0) | 1753-03-01 (0) | 1753-02-18 (11) | 1753-02-18 (11) | 1753-02-18 (11) |
: | : | : | : | : | : | : | : | : |
1800-03-11 | 1800-03-11 (0) | 1800-03-11 (0) | 1800-03-11 (0) | 1800-03-11 (0) | 1800-03-11 (0) | 1800-02-28 (11) | 1800-02-28 (11) | 1800-02-28 (11) |
1800-03-12 | 1800-03-12 (0) | 1800-03-12 (0) | 1800-03-12 (0) | 1800-03-12 (0) | 1800-03-12 (0) | 1800-02-29 (12) | 1800-02-29 (12) | 1800-02-29 (12) |
1800-03-13 | 1800-03-13 (0) | 1800-03-13 (0) | 1800-03-13 (0) | 1800-03-13 (0) | 1800-03-13 (0) | 1800-03-01 (12) | 1800-03-01 (12) | 1800-03-01 (12) |
: | : | : | : | : | : | : | : | : |
1867-10-17 | 1867-10-17 (0) | 1867-10-17 (0) | 1867-10-17 (0) | 1867-10-17 (0) | 1867-10-17 (0) | 1867-10-05 (12) | 1867-10-05 (12) | 1867-10-05 (12) |
1867-10-18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18 (0) | 1867-10-06 (12) | 1867-10-06 (12) |
: | : | : | : | : | : | : | : | : |
1900-03-12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3-12 (0) | 1900-02-28 (12) | 1900-02-28 (12) |
1900-03-13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3-13 (0) | 1900-02-29 (13) | 1900-02-29 (13) |
1900-03-14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14 (0) | 1900-03-01 (13) | 1900-03-01 (13) |
: | : | : | : | : | : | : | : | : |
1918-02-13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2-13 (0) | 1918-01-31 (13) | 1918-01-31 (13) |
1918-02-14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14 (0) | 1918-02-01 (13) |
: | : | : | : | : | : | : | : | : |
1923-02-28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28 (0) | 1923-02-15 (13) |
1923-03-01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1923-03-01 (0) |
: | : | : | : | : | : | : | : | : |
伊斯兰教国家仍然使用伊斯兰历;佛教国家采纳佛教历,纪元使用佛教纪元,即公元2021年为佛教纪元释迦牟尼涅槃2564年(南传)或2565年(北传)。
东亚的采用
日本在1873年(明治6年)1月1日,以公历取代传统天保历,但年份不使用公元纪年,而使用日本天皇年号纪年:明治元年等于1868年,大正元年等于1912年,昭和元年等于1926年,平成元年等于1989年,令和元年等于2019年,一直至今。民间常使用公元(日语:西暦)纪年,但政府较少使用之。
台湾于1895年(明治28年)成为大日本帝国殖民地,官方采用公历。1919年改行公历新年,但实际上日本人使用公历,台湾人仍惯用农历。直到皇民化运动期间的1940年2月8日,台湾总督府公告废止农历新年,订农历新年起连续五日为“劳动服务周”。1945年后继续使用公历,但年份改用民国纪年。1955年,(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政府机关恢复农历新年休假[4]。在台湾,官话惯称公历为国历,台湾话则称为新历(sin-li̍k)抑或阳历(iông-li̍k),农历为旧历(kū-li̍k)、阴历(im-li̍k)、咱人(lán-lâng)的对比。
中国在1912年1月1日,(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成立时,以公历取代传统的农历,定格里历为国历,年份同时采用公元纪年以及民国纪年。民国纪年以(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成立的1912年为首年,即民国元年等于1912年、民国二年等于1913年等(公元纪年减1911,即等如民国纪年),“(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年”一般简称为“民国×年”、“民×”。但中国不久后进入不同军阀使用不同历法的军阀割据时期。1928年10月国民党北伐统一中国,(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政府命令自1929年1月1日起使用公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取代(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统治中国大陆,继续使用公历,但仅使用公元纪年。而(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退守台湾后,仍在台湾地区同时使用公元以及民国纪年。
外推格里历
为了某些目的,格里历能向启用前的日期延伸而制作外推格里历(proleptic Gregorian calendar),但应谨慎使用。
为了一般目的,1582年10月15日之前发生的事件日期仍应以当时采用的儒略历日期表示,而不应“溯及既往”转换成外推格里历。[来源请求]
然而,在格里历1582年10月15日以后才启用格里历的国家的事件较有争议。因为改变启用格里历前的历史纪录将会荒谬,所以为避免争议,应注明是哪一种历法的日期。例如,乔治·华盛顿出生于儒略历1732年2月11日,合格里历1732年2月22日,而当时大英帝国用儒略历。[注 2]
微软公司的编程基础库ATL的类COleDateTime,能处理日期从公元100年1月1日到公元9999年12月31日,但不支持儒略历,而是使用外推格里高利历代替。[6]
格里历日期与儒略历日期的差距
- 1582年:
- 1583年-1699年:格里历日期减10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7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 1701年-1799年:格里历日期减11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8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7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1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8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801年-1899年: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9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6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2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7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1901年-2099年: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2100年(格里历没有闰日,但儒略历有):
- 格里历2月28日,合儒略历2月15日,或之前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3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 格里历3月1日,合儒略历2月16日,或之后的日期:格里历日期减14日等于儒略历日期。
格里历一年每月天数
格里历每月天数为人为规定,不像中国农历是根据月球的运动确定的。
最早,格里历的前身——儒略历规定1、3、5、7、9、11月为大月,31日,2、4、6、8、10、12月为小月,30日,这样每年有366日,由于2月是当时罗马帝国处决犯人的月份,于是,在平年中2月减少1日,为29日。使得平年为365日,闰年为366日。
凯撒时,将其出生的七月改用其名字命名。此后,奥古斯都当政时,将八月改用其名字命名,并将八月改为大月,此后的9、11月改为小月,10、12月改为大月,这样一年平年就有366日,闰年有367日,为了扣掉一日,与天象相符,再从2月中扣去1日。月份设置遂与今日相同。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天数 | 31 | 28(闰年为29天) | 31 | 30 | 31 | 30 | 31 | 31 | 30 | 31 | 30 | 31 |
格里历闰年计算方法
世纪年 | 400的倍数 | 100的倍数 | 4的倍数 |
结果 | 闰 | 不闰 | 闰 |
- 注:增加3200的倍数不闰更准确,但目前还是2021年,不足3200年和6400年,因此尚未用到。
数值
当格里历考虑到平年和闰年时,总共有14种可能的组合。
如果再将复活节的日期变动加入,格里历总共有70种的组合变化。
一年的平均长度是365.2425天= 52.1775 星期,8,765.82 时 = 525,949.2 分 = 31,556,952 秒(平太阳,不是公制)。除了闰秒之外,这些数值都是准确的。
平年是365天 = 8,760时 = 525,600分 = 31,536,000秒。
闰年是366天 = 8,784 时 = 527,040分 = 31,622,400秒。
从1971年开始,有些年份会因为地球自转不规则的增长,进行一次或多次的闰秒调整,到目前为止这些都是正闰秒的调整,平均是每18个月一次。
由于闰日是在一年之中多插入的一天,所以某一天是一年中的第几天不是很容易计算的。但日历在3月到7月和8月到12月是重复的模式,日数分别是31、30、31、30、31,各别的总天数都是153天。事实上,不包含2月在内,连续5个月的日数和都是153天。
格里历在400年的周期中有146,097天,恰好是20,871 星期。所以,例如,格里历七年、407年、807年、1207年、1607年、2007年的日期与星期是完全相同的。
这也造成以星期天开始的月份(会有13日星期五)较其他的周日多,最常见的是每4800个月会有688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日(或是172/1200),而只有684个月(或是171/1200)是从星期六开始,后面对此会有详细的说明。
在中间没有遇到世纪数而减除闰年的情况下,较小的循环周期是28年(1,461星期)。星期与日期重现的关系是6、11、12、28、或40年,6与11年的间隔只可能出现在平年,28年则只出现在闰年,而12与40年的间隔则出现在含有删除闰年的世纪年的时段。 容易记住的概略秒数是一年有×107秒。
主日字母可以帮你分辨在格里高利改革以后,14种不同的形式应该用在哪一年中,他所依据的是2月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格里高利的日期序列,也称为Rata Die,是开始于西元元年1月1日的日期序列,今天(世界时2021年4月15日)的格里历日期序列是737895,比简化儒略日多678576日,比儒略日少1721425天,而儒略日是2459320。
准确性
格里历比儒略历每400年少3次闰日,平均太阳日是365.2425日,比起平均回归年的365.2422日,每3300年误差1日。比起儒略历平均一年365.25日的128年误差1日而言,格里历更精确[注 1]。不过相比起伊朗历每141,000年内背离太阳循环一天仍有所误差。
注释
参考文献
- ^ Gregorian Calendar格里曆頒行紀念. [2016-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 ^ The Gregorian Calendar.
- ^ 台湾中央研究院数位文化中心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 ^ [1][永久失效链接]
- ^ The Korea Times : [The Dawn of Modern Korea] (266) Lunar Calendar. [2006-1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5-12-17).
- ^ MSDN:COleDateTime Class. [2018-06-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26).
参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