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尉
少尉是军队的职衔,翻译对应的各国军军衔名称,通常是军官中最低级别的职衔。少尉一词在汉语中的使用,最早可追溯至民国初年,南京临时政府设置的军衔体系。
翻译英文时,陆军以及由它衍生出来的军种的少尉为second lieutenant,美国海军少尉为ensign,英国海军少尉为midshipman,英国空军少尉为pilot officer。大多数国家的陆军少尉,主要担任排长的职务,有时可占缺担任副连长。
(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沿用晚清时引进的军衔体系,但多重新命名。《(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军士制服令》中,有少尉一职。在今日(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并不设置准尉,少尉即为军官之中最低的军衔。少尉晋任中尉前的停年(即担任少尉累积最短所需时间)是1年,最小挂阶年龄是20岁,最大服役年限为10年(少尉十级)。现行(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志愿役少尉的薪俸是每月新台币48990元,并依服役单位及领导职位的不同另有加给。
具有大学或以上学历的役男,可参加预官考试,依志愿卡获录取为预官后,取得预备军官资格(具博士学历报名资格者,只要符合体格、军训成绩等标准,可以免试,以申请方式成为预备军官,称之“当然预官”取得预备军官资格),于入伍训及专长训后,授予少尉军官阶级。少尉也是义务役役男在“现役”期间所能担任的最高军衔(退伍后参加教育召集有良好表现,并有意愿晋任者,可能透过后备军人晋任管道晋升至备役中尉甚至上尉)。
一般预备军官依照抽签分发单位,多数会成为连辅导长、排长,少数则因学历、专长等因素成为参谋或特种官科军官(如医疗官、财务官、资讯官、政战官等),若分发或借调至海巡单位,则依照类似警察阶级的海巡制度,授予“一线四星”阶级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少尉是军官的最低军衔,少尉只能担任排职军官。经过专科军校培训毕业获得大专学历的军人在任职时授予少尉军衔。由于目前专科教育越来越少,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大多为本科以上学历,故少尉军衔的授予越来越少见,多为士兵培训提干后授予少尉军衔。[1]
参考文献
- ^ 徐平主编. 中国百年军服. 北京: 金城出版社. ISBN 9787800846793 (中文(中国大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