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给巴尔
桑给巴尔 Zanzibar زِنْجِبَار Zinjibār | |
---|---|
格言:《坦桑尼亚国歌》 | |
国歌:上帝保佑非洲 | |
![]() 在坦桑尼亚的位置 | |
![]() | |
地位 | 半自治区 |
首都 | 桑给巴尔市 |
官方语言 | |
族群 |
|
宗教 | 伊斯兰教(99%) |
政府 | 桑给巴尔革命政府 |
• 总统 | 阿里·穆罕默德·辛 |
• 第一副总统 | 赛义夫·谢里夫·哈马德 |
• 第二副总统 | 赛义夫·阿里·伊迪 |
立法机构 | 众议院 |
从英国独立 | |
• 君主立宪 | 1963年12月10日 |
• 革命 | 1964年1月12日 |
• 同坦噶尼喀联合 | 1964年4月26日 |
面积 | |
• Total[1] | 2,461平方公里 |
人口 | |
• 2012年普查 | 1,303,569[2] |
• 密度 | 529.7/平方公里 |
GDP(国际汇率) | 2012年估计 |
• 总计 | $0.86 billion[3] |
• 人均 | $656 |
货币 | 坦桑尼亚先令(TZS) |
时区 | UTC+3(东非时间) |
• 夏令时 | UTC+3(not observed) |
行驶方位 | 左 |
电话区号 | +255/+259 |
互联网顶级域 | .tz |
![]() |
桑给巴尔(斯瓦希里语:Jamhuri ya Watu wa Zanzibar;阿拉伯语:زِنْجِبَار,转写:Zinjibār)[4][5],早期也译作桑其巴鲁,是位于东非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东部的半自治区,包括印度洋的桑给巴尔群岛,距离大陆25-50公里,包括了许多小岛和两个主要大岛:温古贾岛(主岛,通常非正式称为“桑给巴尔岛”,面积1651km²),另一个是奔巴岛(面积980km²)。
桑给巴尔一度为独立的岛屿,与阿拉伯世界有着悠久的贸易史,于1964年与坦噶尼喀合并组成坦桑尼亚。
桑给巴尔的首府位于安古迦岛的桑给巴尔市,老区是著名的石头城,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列为世界遗产。近年间兴起的旅游新热点。岛上融汇着非洲传统黑人文化、伊斯兰文化及印度文化的混合,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桑给巴尔的主要工业包括香料、棕榈属酒椰以及旅游业。因其在世界丁香生产中的重要性(其曾是世界第一大生产地)而获得了香料群岛的称号(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也有此称谓),其他还有肉豆蔻、桂皮和黑胡椒。其生态环境以拥有特有的桑给巴尔疣猴和桑给巴尔豹而闻名于世。
“桑给巴尔”(Zanzibar)这个名字可能来源于波斯语 زنگبار(Zangi-bar,“黑人海岸”);最终是来源于阿拉伯语中具有同样意思的 بر الزنج,然而在阿拉伯语却称为 زنجبار(Zanji-bar)。
历史
有关桑给巴尔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厄立特利亚海航行记(公元一世纪至三世纪),其中提及的Menuthias岛被认为是今日桑吉巴尔[6]。考古证据推论约于八至十世纪时已成为东非斯瓦希里沿岸印度洋贸易据点的中心[7],波斯人、阿拉伯人和印度人将此处视为环印度洋贸易中转站和防御据点,桑给巴尔因此积累的大量财富并形成城邦国家。[7]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早于南宋时期,中国已经与桑给巴尔的居民有贸易往来,如《岭外代答》记曰“昆仑层期国”、《诸蕃志》称之为“层拔国”、《文献通考·三三二》、《宋史·四九零》记“层檀”、《岛夷志略》记“层摇罗”等,记载岛上居民有信奉回教的阿拉伯人,还有来自非洲的黑人居民。岛上曾发掘出中国古青花瓷器及宋代铜钱。
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的到来标志着欧洲影响力进入桑给巴尔,自1503年始,近200年时间桑给巴尔成为葡萄牙的领土,一开始葡萄牙采取间接统治,并未在岛上修建堡垒与驻军,与当地说阿拉伯语穆斯林菁英关系十分紧张。直到1635年,作为蒙巴萨苏丹屠杀葡萄牙居民的回应,葡萄牙采取直接统治,派任总督与修建军事要塞,收紧贸易和政治权力的举动造成当地统治菁英的更加不满,求助于阿曼苏丹来驱赶欧洲势力[8]。
1698年,桑给巴尔成为阿曼的势力范围,有别于葡萄牙人与当地人的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关系,阿曼被桑给巴尔人视为商业上有力的赞助人,并主动邀请阿曼人移居当地[9]。
十九世纪初,英国开始推行废止奴隶贩卖政策,而桑给巴尔作为西印度洋奴隶交易中心首当其冲,1822年英国与阿曼苏丹国签订莫雷斯比条约,限制阿曼对外奴隶交易的范围,为了补充市场缩小的损失,阿曼苏丹转而发展对内奴隶交易,1832年,阿曼将首都迁移至桑给巴尔石头城[10],并奖励丁香种植园发展。1856年,阿曼苏丹赛义德·本·苏尔坦去世,将阿曼本部和桑给巴尔分给两个儿子继承,桑吉巴尔亲王国因此建立。领地除了温古贾岛和奔巴岛外,还包含东非沿岸的津芝以及远达刚果河畔金杜的贸易路线,但至1886,两岛之外的大陆领地在英国与德国的合谋下已皆尽丧失。1890年,桑吉巴尔亲王国成为英国的保护国。
桑给巴尔(1963-1964)
1963年12月10日,桑给巴尔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成立桑给巴尔苏丹国。1964年,在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北朝鲜和东德的资助下,桑给巴尔的君主制被推翻,成立人民共和国,直至同年4月26日并入坦桑尼亚。
独立运动
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一名中,“坦”是指位于内陆的坦噶尼喀(Tanganyika),“桑”则是桑给巴尔岛。该岛原是伊斯兰势力范围,曾是阿拉伯半岛阿曼苏丹国成员,今天仍保存昔日的苏丹王宫。后来桑给巴尔从阿曼分裂,成为英国保护国,1963年获得独立,苏丹崛起,但1个月后发生政变,随后被并入坦桑尼亚。
当时坦桑尼亚合并时,原本是希望得到经济整合的利益,过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幅援助坦桑尼亚,桑岛亦受因此受惠,岛上的体育馆今天还是以毛泽东命名,但随着经济未能改善及伊斯兰教复兴,该岛近年亦提出独立。
现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同样采用单一制,桑岛拥有高度自治的政府、议会,甚至有民选总统,呈现越洋走回阿拉伯国家世界的姿态,脱离了非洲大陆政治的地缘轨迹。另外,桑给巴尔亦有其国家足球队。
参见
参考文献
- ^ Zanzibar profile. BBC News. 24 May 2013 [2014-07-03].
- ^ MWACHANG`A, DEVOTA. Kikwete to grace launch of 2012 statistics report. IPP Media. 23 May 2014 [2014-07-03].
- ^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Zanzibar. ushnirs.org. [2014-07-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4).
- ^ MacKenzie, D. N. A concise Pahlavi Dictionar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Curzon. 2005: 17, 98. ISBN 978-0-19-713559-4.
- ^ Mo'in, M.; Muḥammad Mu'īn. A Persian Dictionary. Six Volumes 5–6. Tehran: Amir Kabir Publications. 1992. ISBN 978-1-56859-031-8.
- ^ Hashim, Nadra O. Language and Collective Mobilization: The Story of Zanzibar. Lexington Book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LVFYmNO7BeEC&pg=PAxi. 2009-06-16. ISBN 9780739137086 (英语).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7.0 7.1 The Swahili: The Social Landscape of a Mercantile Society. Wiley.com. 2001-03-05 [2018-04-06] (美国英语).
- ^ Eliot, Charles. The East Africa Protectorate. London : Arnold http://archive.org/details/eastafricaprotec00eliouoft. 1905.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 Swahili Port Citie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8-04-06] (英语).
- ^ 1897-, Ingrams, William Harold,. Zanzibar, its history and its people. London,: H.F. & G. Witherby https://www.worldcat.org/oclc/613092435. [1931]. ISBN 0714611026. OCLC 613092435. 缺少或
|title=
为空 (帮助)
- “世界小杯”与非洲岛国新自治运动. 明报,咫尺地球. 2006-06-04.
- 沈旭晖专栏﹕从已没落“非洲国际都会”看香港. 明报,咫尺地球. 2010-08-09.
外部链接
|
|
坐标:6°08′S 39°19′E / 6.133°S 39.317°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