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番茄本文重定向自 爛番茄
![]() | |
网站类型 | 电影和电视评论聚合以及用户社区 |
---|---|
持有者 | |
创始人 | 杨生、帕特里克·李、史蒂芬·王 |
网址 | rottentomatoes.com |
商业性质 | 是 |
注册 | 可选择 |
推出时间 | 1998年8月12日 |
烂番茄(英语:Rotten Tomatoes)是一家美国电影和电视评论线上聚合网站。该网站于1998年8月由杨生(Senh Duong)、帕特里克·李(Patrick Y. Lee)和史蒂芬·王(Stephen Wang)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三名大学生创办[2]。虽然“烂番茄”这个名称与观众在反对糟糕的舞台表演时扔烂番茄的做法有关,但最初的灵感却来自1992年上映的加拿大电影《莱奥洛》(Léolo)中一个以番茄为主题的场景[3]。
自2010年1月起,烂番茄归属于弗利克斯特(Flixster),而它又在2011年被华纳兄弟收购。2016年2月,烂番茄及其母网站弗利克斯特被出售给康卡斯特旗下的Fandango传媒[4]。华纳兄弟保留了合并后实体的少数股权,包括Fandango传媒[1]。
烂番茄的工作人员会搜寻各网站上刊载的特定电影或游戏评论,不论是业余或专业的。一旦搜寻到之后,工作人员使用聚合数据(aggregate data)来决定评论是正面(“新鲜”,以一个鲜红的番茄作为标记)或负面(“腐烂”,以一个绿色被砸烂的番茄作为标记)。
网站会追踪所有的评论内容(一些主要的大型电影约能达到250篇)以及正面评价的比例。评论以60%为标准,若正面的评论超过60%以上,该部作品将会被认为是“新鲜”。反之,当该作品正面评价低于60%,则该作品会被标示为“腐烂”。此外,知名的影评人如罗杰·艾伯特、狄森·汤玛森(Desson Thomson)和史帝芬·杭特(Stephen Hunter,华盛顿邮报)等人会被列在网页上一个名为“精华荟萃”的专区,将他们的影评独立呈现,同时也依然将这些知名作者的影评列入电影的整体评分计算中。
许多想看电影的民众,都会参考这个网站,例如苹果iTunes Store和Google Play 电影也会加以连结评价,以便民众参考。
评分
专业评分
标志 | 评价 | 评分 | 备注[5] |
---|---|---|---|
![]() |
认证新鲜 (Certified Fresh) |
70–100% |
|
![]() |
新鲜(Fresh) | 60–100% |
|
![]() |
腐烂(Rotten) | 0–59% |
|
另见
- Metacritic
- 互联网电影资料库
- 烂番茄评分0%新鲜的电影列表
- 烂番茄评分100%新鲜的电影列表
参考
- ^ 1.0 1.1 Spangler, Todd. Rotten Tomatoes Revamps Movie Audience Scores to Focus on Verified Ticket Buyers. Variety (magazine). 2019-05-23 [2020-05-02].
NBCUniversal’s Fandango acquired the reviews-aggregation site in 2016 from Warner Bros., which retains a 30% stake in Rotten Tomatoes.
- ^ How Rotten Tomatoes became Hollywood's most influential — and feared — website. Los Angeles Times. [2018-04-18]. ISSN 0458-303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8).
- ^ "the Scenes at Rotten Tomatoes" by Simon Van Zuylen-Wood. wired.com. January 21, 2020. Accessed February 1, 2020.
- ^ Pallotta, Frank. Fandango acquires review site Rotten Tomatoes, Flixster. CNNMoney. [2018-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8).
- ^ Rotten Tomatoes: Licensing. Rotten Tomatoes. [2016-06-03].
外部链接
- RottenTomatoe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 烂番茄的Twitter账户(英文)
- 烂番茄的Facebook专页(英文)
- YouTube上的烂番茄频道(英文)
- 烂番茄的Tumblr博客(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