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
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个别关税领域(英语:The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为(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于世界贸易组织(WTO)之会籍完整名称,简称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英语:TPKM),副名中华台北(英语:Chinese Taipei)[1]。 此名称来自(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政府自1950年代起所实际管辖统治的主要土地,即台湾、澎湖、金门及马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其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并将其简称为中国台北[2][3]。
产生原因
1947年,(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成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会员,1949年国府迁台后,因(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失去中国大陆,于1950年5月退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4]。1971年后,由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引用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案,以致(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欲加入时,不得使用“(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之名称,后欲使用“台湾”或“中华台北”等名称亦遭受压力,故不得不以此名称于1990年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33条之规定申请加入。
1992年“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得以用观察员身份列席各项会议。1995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改组为世界贸易组织,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取得世贸组织观察员的地位,同年12月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世贸组织秘书处申请依世贸组织第十二条加入组织。2002年1月1日起,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成为世贸组织第144个会员;驻世贸组织代表团之名称为“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常任代表团”(permanent mission),团长称常任代表(permanent representative),团员的职衔使用公使、参事、秘书等职称,与其他国家常任代表团一致。
WTO模式
由于(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在加入国际组织上因遭遇强大压力而困难重重,政府相关部门研议以此名称加入亚太自由贸易区等国际性经济组织,并称之为“WTO模式”。目前为止“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一名仅用于WTO、国际贸易资讯暨合作机构[5]以及与非邦交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如台纽、台星) 。
2015年3月底,民进党立委主张应使用经贸名称“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而非用奥会模式的“中华台北”。[6]
参见
- 世界贸易组织
- (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外交
注释
参考文献
- ^ MEMBER INFORMATION Separate Customs Territory of Taiwan, Penghu, Kinmen and Matsu (Chinese Taipei) and the WTO. WTO. [2018-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2).
- ^ 徐蕾. 就不能老老实实科普下“中国台北”吗?@经济学人. 观察者网. 原文发表日期 [2018-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2).
- ^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 2000, (11).
一九九二年九月,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理事会主席声明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关贸总协定后,台湾可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简称“中国台北”)的名义参加。
- ^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文化部.
- ^ 我國正式成為政府間國際組織「國際貿易資訊暨合作機構」贊助會員. [2018-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8).
- ^ 台澎金馬 關稅領域 綠促採WTO模式加入 - 中時電子報. [2015-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