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共和制本文重定向自 议会共和制
![]() | |||||||||
政府体制 | |||||||||
---|---|---|---|---|---|---|---|---|---|
1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通常不设总理,即使设置总理,其任职也完全由总统决定。
|
政治主题的一部分 | ||||||||
政体基本形式 | ||||||||
---|---|---|---|---|---|---|---|---|
权力思想 | ||||||||
|
||||||||
权力来源 | ||||||||
|
||||||||
权力结构 | ||||||||
|
||||||||
政治主题页 | ||||||||
议会共和制(英语:parliamentary republic),是共和制的一种,它的政府型态属于议会制,在这种政府中,行政机构的权力来源于立法机构(也就是议会)。议会共和制指议会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总理为首的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1] 。
实行国家
现行议会共和制国家列表
主权国家 | 改制前政治体制 | 采行年分 | 总统选举 | 院制 |
---|---|---|---|---|
![]() |
一党专政 | 1991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半总统制 | 2018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 | 1955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两院制 |
![]() |
总统制军事独裁 | 1991年[注 1]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91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两院制 |
![]() |
英国保护国(贝专纳保护国) | 1966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 | 1989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 | 1990年 | 人民直选 | 一院制 |
![]() |
半总统制 | 2000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93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2013起;旧采议会选举,多数决) | 两院制 |
![]() |
英国海外领土 | 1978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军事独裁(印尼占领) | 1999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苏联) | 1991年[注 2] | 议会间选,三分之二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 | 1991年 | 议会间选,三分之二多数决 | 两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旧属俄罗斯帝国) | 1919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 | 1949年[注 3] | 联邦议会(议院与国家立法机构),绝对多数决 | 两院制 |
![]() |
军政府;君主立宪制 | 1975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 | 1990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旧属丹麦) | 1944年 | 人民直选,可让渡投票制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英联邦王国) | 1950年 | 议院与国家立法机构,单记可让渡投票制 | 两院制 |
![]() |
一党专政 | 2005年 | 议院,三分之二多数决 | 一院制[注 4] |
![]() |
君主立宪制(英联邦王国) | 1949年 | 人民直选,单记可让渡投票制 | 两院制 |
![]() |
保护国(旧属巴勒斯坦托管地) | 1948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 | 1946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两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殖民地,吉尔伯特群岛 | 1979年 | 人民直选 | 一院制 |
![]() |
总统制 | 2010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苏联) | 1991年[注 5]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保护国(法国委任统治地) | 1941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总统制和议会制混合(2011年之后) 军事独裁(2011年以前) |
2012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南斯拉夫) | 1991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英联邦王国) | 1974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联合国托管领土(旧属太平洋群岛托管地) | 1979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两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英联邦王国) | 1992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联合国托管领土(旧属太平洋群岛托管地) | 1986年 | 议会,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苏联,至1990年) 临时政府共和国(1991年-1994年) |
1994年 | 议会,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 | 1949年 | 人民直选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南斯拉夫) | 1992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 | 1968年 | 议会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 | 2008年 | 议会 | 一院制 |
![]() |
总统制和半总统制军事独裁;君主立宪制(英联邦王国) | 2008年[9][10] | 议院与国家立法机构,单记可让渡投票制 | 两院制 |
![]() |
一党专政 | 1990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两院制 |
![]() |
一党专政(军政府转型) | 1976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 | 2007年 | 议会 | 一院制 |
![]() |
共和制 | 1243年 | 议会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南斯拉夫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 1991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旧属马来西亚) | 1965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捷克斯洛伐克) | 1993年 | 议会(1999年之前)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自1999年起) |
一院制 |
![]() |
一党专政(旧属南斯拉夫) | 1991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两院制 |
![]() |
临时政府(1991年之后) 一党专政(1991年之后) |
2012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两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英联邦王国) | 1961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两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英联邦王国) | 1976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两院制 |
![]() |
英法共管(新赫布里底群岛共管地) | 1980年 | 议院与国家立法机构,多数决 | 一院制 |
![]() |
议会制(旧属塞尔维亚) | 2008年 | 人民直选,两轮选举制 | 一院制 |
议会共和制中为混合议会共和制的国家 (议会选举产生行政总统) | ||||
主权国家 | 改制前政治体制 | 采行年分 | 元首选制 | 院制 |
![]() |
英国保护国 (贝专纳保护国) | 1966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保护国 | 1979年 | 直接选举,通过首先通过投票 | 一院制 |
![]() |
联合国托管领土(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一部分) | 1979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两院制 |
![]() |
澳大利亚托管领土 | 1968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君主立宪制 (英联邦王国境域[11][12][13])[14] | 1961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两院制 |
议会共和制下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的国家 | ||||
主权国家 | 改制前政治体制 | 采行年分 | 元首选制 | 院制 |
![]() |
联合国托管领土 (太平洋群岛托管地的一部分) | 1986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军事独裁统治(![]() ![]() |
2010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由选举团选举 | 两院制 |
![]() |
君主专制(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 301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 |
军事独裁统治 | 1987年 | 议会间选,多数决 | 一院制 |
委员会制下议会共和制国家 | ||||
主权国家 | 改制前政治体制 | 采行年分 | 元首选制 | 院制 |
![]() |
邦联、临时邦联 | 1848年 | 联邦议会(议会和州议员),绝对多数 | 两院制 |
前议会共和国列表
国家政权 | 成为议会制共和国年份 | 更改议会共和政体年份 | 更改后政体 | 更改协议 |
---|---|---|---|---|
![]() |
1913年 | 1928年 | 一党执政 | 国民革命军北伐、东北易帜 |
![]() |
1920年 | 1939年 | 一党执政 | 慕尼黑协议 |
![]() |
1945年 | 1948年 | 一党执政 | 政变 |
![]() |
1989年 | 1992年 | 议会共和制、联邦制 | 天鹅绒离婚 |
![]() |
1920年 | 1929年 | 半总统制 | 宪法修正案 |
![]() |
1961年 | 1963年 | 总统制 | 公投 |
![]() |
1948年 | 1962年 | 军事独裁 | 1962年缅甸政变 |
![]() |
1870年 | 1940年 | 总统制 | 第二次世界大战被德国占领 |
![]() |
1946年 | 1958年 | 半总统制 | 政治格局动荡不安 |
![]() |
1970年 | 1980年 | 总统制 | 宪法修正案 |
![]() |
1946年 | 1949年 | 一党执政 | 改制创建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
![]() |
1945年 | 1959年 | 总统制 | 宪法修正案 |
![]() |
1948年 | 1996年 | 半议会制 | 宪法修正案 |
![]() |
1960年 | 1961年 | 总统制 | 5月16日政变 |
![]() |
1920年 | 1926年 | 一党执政 | 1926年立陶宛政变[注 6] |
![]() |
1963年 | 1966年 | 军事独裁 (这导致了1979年 建立了联邦民主体制和总统制度。 第二尼日利亚共和国) |
军事政变 |
![]() |
1956年 | 1958年 | 军事独裁 | 1958年巴基斯坦政变 |
1973 | 1978 | 1977年巴基斯坦政变 | ||
1988 | 1999 | 1999年巴基斯坦政变 | ||
![]() |
1919年 | 1939年 | 一党执政 | 苏德战争、瓜分波兰 |
![]() |
1911年 | 1926年 | 军事独裁 (这导致了1933年的新国家体制 葡萄牙国家联盟的一党执政) |
5月28日政变、全国独裁 |
![]() |
1899年 | 1901年 | 军事独裁 (事实上的美国殖民地) |
埃米利奥·阿奎纳多在美国部队中被美军捕获。 |
![]() |
1960年 | 1965年 | 军事独裁 (事实上一党执政) |
1964年8月1日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15]1965年刚果政变。 |
![]() |
1970年 | 1979年 | 议会制 | 改制为津巴布韦罗德西亚 |
![]() |
1931年 | 1939年 | 法西斯独裁统治、佛朗哥时期 | 终结于西班牙内战 |
![]() |
1972年 | 1978年 | 半总统制 | 宪法修正案 |
![]() |
1930年 | 1958年 | 一党执政 | 改制创建阿拉伯联合共和国 |
![]() |
1961年 | 1963年 | 一党执政 | 1963年叙利亚政变 |
![]() |
1923年 | 2018年 | 总统制 | 2017年土耳其修宪公投 |
![]() |
1963年 | 1966年 | 一党执政 | 暂停宪法实施 |
![]() |
1979年 | 1979年 | 议会制 | 恢复南罗得西亚 |
![]() |
1980年 | 1987年 | 总统制 | 宪法修正案 |
注释
参考文献
- ^ 《历史教学》第69页
- ^ 2009年国会选举前,总理会在任期届满前把权力交予无党派的技术官僚政府。2014年后终结此安排。
- ^ 联合政府设有三位总统,由各族代表。
- ^ 2000件前为半总统制,2000年修宪改为议会制。
- ^ According to David Arter, First Chair of Politics at Aberdeen University, who in his "Scandinavian Politics Today"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revised 2008 ISBN 9780719078538), he quotes Nousiainen, Jaakko. From semi-presidentialism to parliamentary government: political and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s in Finland. Scandinavian Political Studies. June 2001, 24 (2): 95–109. doi:10.1111/1467-9477.00048. as follows: "There are hardly any grounds for the epithet 'semi-presidential'." Arter's own conclusions are only slightly more nuanced: "The adoption of a new constitution on 1 March 2000 meant that Finland was no longer a case of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other than in the minimalist sense of a situation where a popularly elected fixed-term president exists alongside a prime minister and cabinet who are responsible to parliament (Elgie 2004: 317)".
- ^ 6.0 6.1 6.2 由国会选出总统。
- ^ 7.0 7.1 7.2 7.3 由国会选出总统。行政总统混合了总统制和议会制,总统由国会选出,但不能透过不信任动议推翻。
- ^ Scheda paese Repubblica di San Marino (PDF). Segreteria di Stato Affari esteri: 5. July 2012 [2020-03-2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04-01) (意大利语).
- ^ By Kiran Khalid, CNN. Pakistan lawmakers approve weakening of presidential powers. CNN.com. 2010-04-09 [201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9).
- ^ '18th Amendment to restore Constitution' | Pakistan | News | Newspaper | Daily | English | Online. Nation.com.pk. [2010-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4).
- ^ South Africa: Heads of State: 1910-1961. Archontology.org. [18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 ^ Carlin, John. South Africa returns to the Commonwealth fold. 独立. 31 May 1994 [18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 ^ Secession Talked by Some Anti-Republicans. Saskatoon Star-Phoenix. 11 October 1960 [18 February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19).
-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
Realms
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 "Zaire: Post-Independent Political Development"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12-05, Library of Cong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