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本文重定向自 里海
里海 | |
---|---|
![]() 2003年6月,NASA妥拉卫星上中分辨率成像分光辐射计拍到的里海 | |
坐标 | 41°56′06″N 50°40′08″E / 41.934977°N 50.668945°E坐标:41°56′06″N 50°40′08″E / 41.934977°N 50.668945°E |
湖泊类型 | 内流湖、咸水湖 |
属于 | ![]() ![]() ![]() ![]() ![]() |
主要流入 | 伏尔加河、 乌拉尔河、 捷列克河等 |
集水面积 | 371,000 km2(143,000 sq mi)[1] |
最大长度 | 1,030 km(640 mi) |
最大宽度 | 435 km(270 mi) |
表面积 | 370,000 km2(142,900 sq mi) |
平均深度 | 187米(610英尺) |
最大深度 | 1,025米(3,360英尺) |
水体体积 | 69,400 km3(16,600 cu mi) |
滞留时间 | 250年 |
岸长1 | 7,000 km(4,300 mi) |
表面海拔 | −28米(−92英尺) |
岛屿 | 26个 |
定居点 | 巴库(阿塞拜疆) 拉什特(伊朗) 阿克套(哈萨克斯坦) 马哈奇卡拉(达吉斯坦) 土库曼斯坦巴希(土库曼斯坦) |
参考 | [1] |
1岸长衡量标准不定。 |
里海(阿塞拜疆语:Xəzər dənizi,波斯语: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دریای خزر,俄语: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哈萨克语:Каспий теңізі,土库曼斯坦语:Hazar deňizi)位于欧亚交界,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及封闭内陆水体。[2][3]里海的面积有371,000平方公里(不包括卡腊博加兹哥耳湾),体积为78,200立方公里,湖面比海平面低27米(89英尺),最深处有1,025米(3,360英尺),平均深度为187米(610英尺)[4],南部的海床低至海平面以下1,023米(3,356英尺),这是仅次于贝加尔湖(-1,180米或-3,870英尺),地球上第二低的自然凹陷。从北向南的长度近1,200公里(750英里),平均宽度为320公里(200英里)。
里海是咸水湖,盐度大约为1.2%,为平均海水盐度的三分之一。[5]沿海地区的古代居民将里海视为海洋,这可能是因为其湖水盐度高和面积广大的缘故。里海是内流湖,没有流出口;由多个国家环抱,西北有俄罗斯,西面是阿塞拜疆,南面是伊朗,东南是土库曼,东北为哈萨克。里海也是海迹湖,原本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
里海有相当多种鱼类,以鱼子酱和石油工业而负有盛名。石油工业的污染,以及流入里海的河流之上所建的水坝,对湖内的生物有负面的影响。广阔而且内流的里海呈南北走向长方形的形状,主要淡水由窝瓦河,从比较浅的北端流入,在它中部和南部有两个深的盆地,导致里海在不同的深度在温度、盐度和生态方面会有差异。
名称来源
里海一词源自卡斯皮(Caspi)的名字,卡斯皮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住在里海西南方的南高加索。[6]斯特拉波写道:“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的领土也在卡斯皮恩(Caspiane)这个地区,这是以卡斯皮部落的名字来命名的,也用同样的名字来称呼那个海;但是在现在,部落已经消失了。”[7]此外,伊朗德黑兰省有个地区名为里海之门,可能是这个部族迁移到了里海之南。伊朗的城市加兹温的名称也与里海有关,传统上里海的阿拉伯名称是Baḥr Qazwin(加兹温海)。[8]
在希腊和波斯的古典时代,它被称为希尔卡尼亚海洋。[9] 在中世纪波斯和现代伊朗,它都被称为درياى خزر,Daryā-e Khazar,以这个地区古老的游牧部落可萨人的名字来命名。在伊朗,它有时也被称为马赞德兰海(波斯语: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10]
一些突厥人称里海为可萨海。里海在土库曼斯坦语称为Hazar deňizi;在阿塞拜疆语称为Xəzər dənizi;在现代土耳其语称为Hazar denizi。在以上三个例子,第二个词仅表示“海洋”,第一个词指的是历史悠久的可萨人(也称为卡扎人),他们在7世纪至10世纪之间在里海以北拥有一个庞大的帝国。其他一些突厥族将它称为里海。哈萨克语称它为Каспий теңізі(Kaspiy teñizi),吉尔吉斯斯坦语为Каспий деңизи(Kaspiy deñizi),乌兹别克斯坦语为Kaspiy dengizi。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地图将其标记为Abbacuch Sea(奥隆斯·菲内的1531年世界地图)、Mar de Bachu(亚伯拉罕·奥特柳斯的1570年地图)或 Mar de Sala(杰拉杜斯·麦卡托的1569年地图)。古老的俄罗斯资料以花剌子模(Khwarezmia)的名字命名为“Khvalyn海”或“Khvalis海”(Хвалынское море / Хвалисское море)。[11]在现代俄语中,它被称为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Kaspiyskoye more。
实体特性
形成
里海像黑海一样,是古代副特提斯海的残余。因此,它的海底是标准的海洋玄武岩,而不是大陆性的花岗岩体。由于地壳构造隆升和海平面下降,它在约550万年前就被锁在内陆。在温暖和干燥的气候时期,这个内陆海几乎干涸,沉积了石盐之类的蒸发性沉积物,这些沉积物被风吹而来的沙尘堆积物覆盖,当凉爽潮湿的气候让盆地重新积水时,这些沉积物被封闭为一个蒸发性沉积物的大型内流盆地湖泊。可以和有蒸发性沉积物海床的地中海相比拟。
由于里海北部有伏尔加河注入,它北部的水几乎是淡水,越往南盐分越重。到了伊朗海岸,海水内的盐分最多,这边的河流流入里海的流量很小。[12]目前,里海的平均盐度是地球海洋的三分之一。而里海东边的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在1980年代因为里海海流被阻隔而干涸,但此后通道恢复,里海海水重新流入,这里的盐分通常比海洋盐度高10倍。[2]
地理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水域,占世界湖泊水总量的40%至44%。[13]里海的海岸线由阿塞拜疆、伊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共享。里海分为三个不同的物理性区域:北里海、中里海和南里海。[14]北-中边界以曼格什拉克海槛为分界线,该分界线贯穿车臣岛和Cape Tiub-Karagan。中-南部边界以阿普歇伦海槛为分界线,这是欧亚大陆和一个残留海洋之间,源自地质构造的基石隆起,[15]该分界线贯穿Zhiloi岛和Cape Kuuli。[16]
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是里海东部的咸水海湾,是土库曼斯坦的一部分,由于两者之间有地峡,有时会切断它与里海的联系,这时该海湾就自成一湖。
里海的三个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颇为巨大。北里海仅包括里海陆棚[17],非常浅;它占里海总水量不到1%,平均深度仅为5-6米(16-20英尺)。海水明显的朝中里海流去,那里的平均深度为190米(620英尺)。[16]
里海南部是最深的,海洋深度超过1,000米(3,300英尺),大大超过了其他区域性海洋的深度(例如波斯湾)。中里海和南里海的水量分别占总水量的33%和66%。[14]里海北部通常会在冬天结冰,而在最寒冷的冬天,南部也会结冰。[18]
流入里海的河流超过130条,其中窝瓦河(也叫伏尔加河)是最大的一条。第二大的乌拉河从北部流入,库拉河从西部流入。过去,中亚东部的阿姆河(Amu Darya,也称 Oxus)经常改道,通过现已干涸的乌兹伯伊水道(Uzboy River)流入里海,更北边的锡尔河(Syr Darya)也是如此,不再流入。里海上也有几个小岛,它们主要位于北部,总土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770平方英里)。
与北里海紧邻的是里海盆地,这是一个位于海平面以下27米(89英尺)的低洼地区。中亚干草原横跨东北海岸,而高加索山脉则拥抱西海岸。里海北部和东部的生物群系以寒冷的大陆性沙漠为特征。相对的,由于高地和山脉的混合,海拔高度不均匀,里海西南和南部的气候普遍温暖。环绕里海的气候急剧变化,导致这个地区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2]
里海有不少小岛屿,都接近海岸,没有在深海区的岛屿。最大的岛屿是欧格加·阿搭,岛长37公里(23英里),瞪羚可在那儿自由漫游。在北里海地区,大多数岛屿都是小以及无人居住,例如条里尼群岛,是个重要鸟区(IBA),但是其中也有一些岛屿有人居住。
里海原本和黑海及地中海一同为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但随着地壳运动使得高加索山隆起,里海被分割而独立成为内陆湖泊。湖岸线全长为6,380公里。马尼赤运河(Manych Canal)与伏尔加-顿河运河连接亚述海和里海。里海水域中有50多个岛屿,里海的地位和五个沿岸的国家之间的水域边界一直存在争议。
百年间里海的水位曾多次上升和下降,一些俄国史学家声称中世纪里海水位上升引起某些Khazaria沿湖城镇淹没,例如Atil。
里海东南部的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在1980年至1992年间由于人为与里海完全分隔,更曾于1983年完全干涸。
目前有兴建欧亚运河使得里海能够通到黑海,以与世界各大洋连通的计划[19]。
水文
里海同时具有海洋和湖泊的特征。虽说它不是淡水湖,但经常被列为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按体积计算,它的水量比北美五大湖总量多了3.5倍。里海曾经是潘诺尼亚海的一部分,但由于板块构造变动而被锁在内陆,发生的时间大约在550万年前。[13]
窝瓦河(约占流入量的80%)和乌拉尔河流入里海,但除蒸发作用外,里海并没有自然流出。因此,里海生态系统是一个封闭的内流盆地,它的海平面历史独立发展,和世界海洋的长存水平(eustatic sea level)无关。
几个世纪以来,里海的水位经常下降和上升,通常变化迅速。一些俄国历史学家声称,中世纪时期的里海水位上升,可能是由于阿姆河从13世纪到16世纪改变河道,流入里海,导致可萨人居住的沿海城镇,例如阿德尔,受到洪水泛滥的影响。2004年,里海的水位比海平面低28米(92英尺)。
几个世纪以来,里海海平面与窝瓦河的估计河水排放量同步变化,而这条河的排放量又取决于其广大流域盆地的降雨水平。降水量与到达欧亚大陆内部的北大西洋低气压的变化有关,而这又受北大西洋振荡周期的影响。因此,里海的水位与北大西洋(远在里海西北方数千公里之外)的大气条件有关。
上次短期海平面周期变化始于1929年至1977年,海平面下降3米(10英尺),随后从1977年至1995年上升了3米(10英尺)。此后发生了较小的震荡。[20]阿塞拜疆科学院的一项研究估计,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加,每年海平面下降超过六毫米。[21]
环境恶化
窝瓦河是欧洲最大的河流,流域占欧洲陆地面积的20%,占里海流入量的80%。它的下游河段区域经过充分的开发,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的排放并未受到控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警告说,里海“遭受了巨大的污染,来源是石油开采和提炼,海上油田,核电厂产生的放射性废弃物,以及主要是由窝瓦河河水引入的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还有工业废弃物”。[21]
里海地区化石燃料开采和运输活动的庞大规模也对环境构成威胁。例如,巴库附近的伍尔夫岛由于石化工业的开发而遭受了生态破坏;该地区海洋鸟类的数量因此大幅减少。海底现有,和计划新建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更进一步增加了对环境的潜在威胁。[22]
自然
水生类
植物
1994年至1996年,里海海平面上升,减少了稀有水生植物栖息地的面积。原因是新形成的沿海潟湖和水体中普遍缺乏播种材料。[需要引证]
动物

虽然在邻近地区发现有里海龟(Mauremys caspica),但这品种是纯粹淡水物种。斑马贻贝原产于里海和黑海盆地,但目前因为意外引到别处,而成为一种入侵物种。该地区有几种物种已被以里海之名来命名,包括里海银鸥和里海燕鸥。里海海豹(Pusa caspica)是这里唯一的水生哺乳动物,是当地特有的,是生活在内陆水域中的极少数海豹物种之一,但由于里海的海洋水文环境,里海海豹和居住在淡水中的海豹品种不同。一个世纪以前,里海中有超过一百万只海豹。如今,只剩不到原来的 10%。[21]
针对戈布斯坦岩石艺术的考古研究发现,有海豚[24] 和鼠海豚[25][26] 或某些喙鲸[27],或许这是种捕鲸场景,表明须鲸[28] 可能是至少到里海不再是海洋系统的一部分,或直到第四纪或更晚近的时期(例如直到末次冰期或上古时期),还存在于里海之中。[29]
在戈布斯坦岩石艺术地区里的基奇阿德山( Kichikdash Mountain)上的岩石艺术被假定为海豚[30] 或喙鲸,[27] 由于其大小(长430毫米),它也可能是著名的欧洲鳇,但化石记录显示他们是现代海豚和鲸的祖先,例如甁鼻海豚(Macrokentriodon morani)和蓝鲸(Balaenoptera sibbaldina),它们可能比现在的后代的体型大。从同样的岩石艺术中,也可看到在里海有像海鸦(Brunnich's Guillemot)的海雀(Brunnich),这些岩画表明目前的里海曾与北冰洋或北海,或黑海之间有洋流相通。[30]
当前存在的地方性海洋物种,如潟湖鸟蛤,已被确定它们的基因是起源于里海/黑海地区。[28]
里海的流域(包括河流等相关水域)有 60 多个属的160种本地种和亚种鱼类。[23] 大约 62% 的物种和亚种是地方性的,以及4-6属(取决于分类学处理)。该湖有 115 种本地种,其中包括 73 种特有物种(63.5%)。[23] 在湖泊中的 50 多个属中,有3–4种是地方性的:Anarosrostrum(鱼),Caspiomyzon(七鳃鳗),Chasar(鱼,通常包括在 Ponticola 中)和 Hyrcanogobius(虾虎鱼)。[23]
到目前为止,该湖中最多的科目是虾虎鱼(35个物种和亚种),鲤科(32个)和鲱科(22个)。两个特别丰富的属是具有18种特有物种/亚种的西鲱属和具有16种特有物种的 蝌蚪虎虾鱼(Benthophilus)属。[23]
大多数非地方特有的当地物种,或者与黑海盆地相似,或者就是广大的古北界中的物种。
根据报导,里海已经有近 30 种非本地,引进的鱼类,但只有少数已经确定在里海里面成功繁殖。[23] 里海里有6种鲟科鱼类,分别是俄罗斯鲟,裸腹鲟,波斯鲟,小体鲟,闪光鲟,和欧洲鳇,都是里海当地的品种。[23] 欧洲鳇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这些鱼类生产鱼卵。被加工成鱼子酱。由于过度的捕捞,使一些历史悠久的渔种发生枯竭的情况。[31]
近年来,过度捕捞已威胁到这些鲟鱼种群的生存,以至于环保主义人士提倡完全禁止鲟鱼捕捞,直到种群恢复为止。 鲟鱼鱼子酱价格高昂,每公斤超过1,500阿塞拜疆马纳特[21](在2019年4月值880美元),使渔民能够收提供贿赂,让政府当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使许多地方的法规无法有效执行。[32] 鱼子酱的收获进一步威胁到鱼类种群的生存,因为渔民以有繁殖能力的雌性为捕捞的目标。
陆地类
植物
俄罗斯的许多珍稀特有植物物种与窝瓦河三角洲的潮汐地区,和萨穆尔河三角洲的河岸森林有关。海岸线也是适应中亚北部沙漠松散沙特植物的独特避难所。让这些植物物种无法成功繁殖及生存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周围三角洲的水文失衡,包括水污染和各种填海造陆活动。里海的水位的变化是植物无法繁殖及生存的间接因素。
在窝瓦河三角洲受到影响的水生植物,例如有 囊泡貉藻, 和原生的莲花。在萨穆尔河三角洲受到影响的,约有11种植物,其中包括可以追溯到第三纪的独特藤本植物森林。[需要引用]
动物
- 跨高加索地区和中亚曾经有亚洲猎豹存在,但如今仅限于伊朗还有。[33][34]
- 跨高加索地区,伊朗以及土耳其斯坦南部曾有过亚洲狮。[33][34]
- 伊朗北部,高加索和中亚曾有过里海虎。[33][34]
- 在伊朗,高加索和中亚发现过波斯豹。[33][34]
历史
里海的历史分为两个部分:中新世阶段(地质构造变动与特提斯洋关闭相关的影响),和更新世阶段,包括冰期和窝瓦河的形成。在第一阶段,特提斯洋已演化成萨尔马提亚湖 - 这个大泽包括现代的黑海和里海南部,当时阿拉伯半岛与西亚的碰撞,推高了克佩特山脉和高加索山脉,确立了里海盆地南部和西部的边界。
多年来,这种造山运动一直持续进行,而里海则经常与黑海分离。在 Pontian 时期后期,一座山拱在整个盆地南部上升,并在哈奇马斯区和连科兰湖(或早期的巴拉克萨尼)之间将其隔开。在阿克恰吉利安(Akchagylian)时期,对南部盆地的分隔被逆转了,当时该湖的面积扩大到目前面积的三倍以上,并建立了与黑海和咸海的一系列反复连接中的第一次。 当 Akchagyl 湖衰退,第一阶段结束。[35]
在里海附近发现的最早的人科遗骸的地方在德马尼西,历史可追溯至1.8 百万年前左右,并发现一些直立人或匠人的骨骼遗骸。后来该地区人类居住的更多证据来自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一些洞穴,例如库达罗(Kudaro)和阿兹赫洞穴。有证据显示,在厄尔布尔士山脉西部及里海南部有旧石器时代初期人类的存在,这两个点 - 甘及·帕和达班德洞穴考古遗址都在伊朗的吉兰省。
在格鲁吉亚的一个洞穴中还发现了尼安德特人的遗骸。在伊朗里海以南马赞德兰省的贝赫沙赫尔镇附近的胡投洞穴和卡马邦德洞穴中的发现,表明人类早在11,000年前就已在这个区域居住。[36][37]
里海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早在公元10世纪,此地区就开始钻挖油井,以达到“用于日常生活,包括用于医疗目的,以及用于家庭取暖和照明的目的”的石油。[38] [需要完整引用]到16世纪,欧洲人已经察觉到到这个地区周遭丰富的油气蕴藏。
英国商人托马斯·班尼斯特(Thomas Bannister)和杰弗里·达基特(Jeffrey Duckett)在公元1568年对巴库周围地区描述“有一件奇异的现象,因为从地下冒出了数量惊人的油,这些油供全国各地的人们在自己的房屋中燃用。它是黑色的,称为 nefte(石脑油)。巴库也有另一种白色并且非常珍贵的油料(即石油)。”[39] [需要充分引用]
希腊人也称这里为希尔卡尼亚海(Hyrcanian / Hyrkanian sea)(古希腊语:(古希腊语:Υρκανία θάλαττα[40] 和Υρκανία θάλασσα[41]).)。 在18世纪,在彼得大帝统治期间,俄国水文地理学家和开拓者 费多尔·索莫诺夫 绘制了直到那时还鲜为人知的里海水域图。索莫诺夫绘制了四幅地图,并撰写了《里海导航 (pilot of the Pilot of the Caspian Sea)》,这是第一份针对里海的报告,和里海的现代地图,由俄罗斯科学院于1720年出版。[42] 如今,钻油平台和和钻天然气平台在里海边缘比比皆是。[43]
沿岸城市

沿岸历史古城
- 希尔卡尼亚,伊朗古代行省
- 萨里,伊朗马赞达兰省古城
- 安扎利,伊朗吉兰省古城
- 阿斯塔拉,伊朗吉兰省,古城
- 戈尔甘,伊朗戈勒斯坦省,古城
- 阿的尔,古代可萨王国的都城
- 可萨兰,可萨王国都城旁的城市
- 巴库,阿塞拜疆的城市
- 杰尔宾特,在俄罗斯联邦内的达吉斯坦共和国
- 哈吉塔尔汉,即现代的阿斯特拉罕
现代沿岸主要城市
经济
里海地区的国家,例如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是靠天然资源为经济基础的国家。根据定义,如果一个国家的天然资源、石油和天然气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以上及占出口的40%以上,则该国经济属于以天然资源为基础。[44]所有里海地区的经济都高度依赖矿物资源。世界能源市场受到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的影响,因为它们在这能源领域具有战略重要性,因此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最大份额。
基于几个特定因素,伊朗具有巨大的能源潜力。它的蕴藏量包含1,375亿桶原油,是世界第二大国,日产量约为400万桶。此外,伊朗估计有988.4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蕴藏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6%,让伊朗在全球能源安全公式中发挥了关键作用。[45]
2015年,按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俄罗斯经济排名全球第12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俄罗斯排名第6。[46]俄罗斯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的蕴藏量是世界上最大的,[47]俄罗斯是全球第2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48]
里海沿岸国家共同努力发展地区性的基础设施、旅游业和贸易。第一届里海经济论坛于2019年8月12日在土库曼斯坦召开,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和土库曼斯坦的代表齐聚一堂。这论坛中也举行里海沿岸国家的经济和运输部长的几次会议。[49]
石油和天然气
根据BP(BP公众有限公司)和美国能源部的美国能源情报署的估计,里海地区目前是世界市场上重要的原油供应国,但不是主要的。2001年里海地区估计每天生产140-150万桶,包括天然气液体,占世界总产量的1.9%。10多个非里海国家,每国的产量都超过了150万桶/天。里海地区的产量之前较高,但在苏联解体及随后的几年中,产能都有减少。哈萨克斯坦占当前区域石油产量的55%,阿塞拜疆约占20%。[50]
世界上第一个海上钻井和机器钻井是在阿塞拜疆巴库附近的Bibi-Heybat湾装置的。1873年,在Balakhanli、萨奔齐、Ramana和Bibi Heybat等村庄附近的阿普歇伦半岛开始进行石油的勘探和开发,那儿钻掘的油井在当时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可采的蕴藏量总计超过5亿吨。到1900年,巴库拥有超过3,000口油井,其中2,000口是在工业水平产能。到19世纪末,巴库被称为“黑金之都”,许多熟练的工人和专家蜂拥而至。
到20世纪初,巴库已成为国际石油工业的中心。1920年,布尔什维克占领阿塞拜疆,没收所有私有财产,包括油井和工厂。之后,阿塞拜疆的整个石油工业受到苏联的控制。到1941年,阿塞拜疆创下一年生产2,350万吨石油的纪录,巴库地区的产量占整个苏联石油产量的72%。[38]
在1994年签署的《世纪合同》(Contract of the Century),标志着巴库油田开始启动国际性重大发展。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管线(一条让阿塞拜疆的石油直接流向在土耳其的地中海杰伊汉港口的主要管线)于2006年开通使用。
2005年,石油蕴藏丰富的菲拉诺夫斯基油田在俄罗斯的里海水域被发现。据报导,这是25年来最大的石油发现。2016年10月宣布,卢克石油公司将在这个地区开始生产。[51]
交通运输
巴库是阿塞拜疆所有海上航线的起点,是里海最大的港口。阿塞拜疆可以进入里海-窝瓦河-伏尔加-顿河运河,以及顿河-亚速海。阿塞拜疆船只透过伏尔加-顿河运河,可以通过伏尔加─波罗的海水路和白海-波罗的海运河进入世界海洋。此外,油轮也在里海上运输。巴库港和阿塞拜疆里海航运公司(CJSC)在阿塞拜疆的海上运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阿塞拜疆里海航运公司有运输船队、专业化船队和造船厂。运输船队有51艘船,包括20艘油轮、13艘渡轮、15艘通用干货船、2艘滚装船、1艘技术船,和1艘浮动工厂。专业化船队有210艘船,其中包括20艘起重船、25艘牵引和补给船、26艘客轮、2艘铺管船、6艘消防船、7艘工程地质船、2艘潜水船和88艘辅助船。[52]
阿塞拜疆里海航运公司是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Transport Corridor Europe-Caucasus-Asia,简称 TRACECA)的重要一环,同时在跨里海方面运输货物和乘客,也从事工程,以充分确保里海海上油气的生产。航运公司的活动历史悠久。阿塞拜疆的航运业的发展,与石油业的形成和进步紧密相关。在19世纪,巴库的石油产量急剧增加,积极推动了里海航运的发展,因此,建立全新的浮动设施来运输石油和石油产品是有其必要。[53]
政治问题
由于阿塞拜疆沿海的许多岛屿的附近有潜在的石油蕴藏,这些岛屿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重要性,包括布拉岛、皮劳拉西岛和博由库·瑞拉岛(也称 Nargin),博由库·瑞拉岛是巴库湾里面最大的岛屿。
苏联解体后这个地区开放,导致国际石油公司进行了激烈的投资和发展的竞争。1998年,迪克·钱尼评论说:“我想不起来我们这么一个时期,有个像里海,这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地区的突然出现。”[54]
该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是里海的地位以及五个沿海国家之间水域疆界的确立。阿塞拜疆与土库曼斯坦和伊朗两国的当前海上边界争端可能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计划。
目前,拟议中的跨里海石油管道及天然气管道仍存在许多争议。这些项目将使西方市场更容易获得哈萨克斯坦的石油,以及潜在的,获得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
俄罗斯基于环境的理由正式反对这个项目。[55]分析家指出,这些管道将完全绕过俄罗斯,从而剥夺了俄国宝贵的通过费,并破坏了其目前对该地区向西方出口碳氢化合物出口的垄断。[55]最近,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都表示支持跨里海管道的兴建。[56]
维基解密透露的美国外交电报资料显示,BP公众有限公司掩盖了2008年9月在阿塞拜疆里海阿塞-齐拉格-甘聂熙油田地区一个作业气田中发生的天然气泄漏和井喷事件。[57][58]
里海海上领土的地位
在里海周围的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及哈萨克斯坦已为了划界谈判了将近十年之久。里海的主权[59]是主要问题。矿产的开采(原油及天然气)、捕鱼权以及(借由伏尔加河及连接黑海及波罗的海的运河)进入公海的权利都和划界谈判的结果有关。运用伏尔加河的权利对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格外的重要,这也会影响俄罗斯,因为这会使用其境内的水道。若一个水体标示为海,有国际的判例及协议支持外国船只有权使用此水域,但若水体只标示为湖,就没有这样的强制规定。一些生态环境的议题也和边界问题有关。
里海周围的五个国家都在里海有海军[60],其中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里海舰队,拥有里海地区最强大的海军势力,其次是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海军。
根据伊朗和苏俄的条约,里海在技术上可视为一个湖,伊朗和苏俄各有一部分区域的主权,而其资源(主要指鱼)则是并享。里海属伊朗及属苏俄区域之间的边界视为国界,像非洲的艾伯特湖一样。里海属苏俄的区域再区分为四块,分别对应当时苏俄靠里海的四个共和国。
2018年8月12日,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五个里海沿岸国家在哈萨克斯坦西部城市阿克套签署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公约。
- 公约既没有将里海界定为海,也没有将其界定为湖。
- 里海沿岸国家海岸线往外延伸15海里的水域为该国领海,领海往外再延伸10海里的水域为该国专属捕鱼区,其他水体以及这些水体的渔业资源将由里海沿岸五国共同拥有。
- 里海海底资源将由相邻国家根据国际法准则通过谈判进行分割。
- 里海国家有权在里海海底铺设油气管道,但必须获得管道所经里海国家同意并符合环保要求。
- 非里海国家不得在里海驻扎军队,里海国家不得将本国领土提供给第三国来从事危害其他里海国家的军事行动[61]。
公约虽然涉及鱼子酱生产,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以及军事用途,但并未涉及环境问题。[21]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阿塞拜疆根据中间线彼此达成双边协议。由于这三个国家使用了中间线,因此中间线似乎是在未来协议中划定领土的最可能方法。但是,伊朗坚持要求五个国家之间达成一项单一的多边协议(因为这是实现五分之一海洋份额的唯一途径)。阿塞拜疆与伊朗在两国声称的某些油田上存在分歧。有时,伊朗巡逻艇向阿塞拜疆派遣去探索有争议地区的船只开火。阿塞拜疆与土库曼斯坦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紧张关系(后者声称前者泵出的石油量超过了双方原先同意的数量,双方均认为资源是平均共享的)。
沿岸国家在2007年的里海会议上签署了一项协议,禁止任何未悬挂沿岸国国旗的船舶进入里海。[62]截至2015年的过去20年中,沿岸五国之间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中,起起伏伏,2014年在阿斯特拉罕举行的第四届里海峰会,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进展。[63]
里海峰会
里海峰会是由五个沿海国的国家级领导人参加的会议。[64]第五届里海首脑会议于2018年8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港口城市阿克套举行。[64]五位领导人签署了《里海法律地位公约》。[65]
里海沿岸国家代表于2018年9月28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举行会议,作为阿克套峰会的后续行动。这次会议由哈萨克斯坦投资与发展部主持,与会者同意每两年主办一次里海地区投资论坛。[66]
跨境流入
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认识到有几条跨越国际边界的河流流入里海。[67]它们是:
河流 | 国家 |
---|---|
阿翠克河 | 伊朗, 土库曼斯坦 |
库拉河 | 亚美尼亚, 阿塞拜疆, 格鲁吉亚, 伊朗, 土耳其 |
乌拉河 | 哈萨克斯坦, 俄罗斯 |
萨穆尔河 | 阿塞拜疆, 俄罗斯 |
苏拉克河 | 格鲁吉亚, 俄罗斯 |
捷列克河 | 格鲁吉亚, 俄罗斯 |
运输
虽然里海是内流盆地,其主要河流伏尔加河借由伏尔加-顿河运河连接黑海,借由伏尔加─波罗的海水路连接波罗的海,借由运河分支Northern Dvina Canal及白海-波罗的海运河连接到白海。
里海的另一条河流库拉河借由库马-玛尼齐运河连到顿河盆地。
这些渡船大部分是载货的,只有土库曼斯坦巴希和巴库之间的渡船有载人。
运河
里海是一个内流盆地,与海洋没有天然联系。自中世纪以来,商人就透过连接伏尔加河及其支流与顿河(流入亚速海)和流入波罗的海的多条河流的河间陆运到达里海。连接窝瓦河盆地和波罗的海的原始运河早在18世纪初期就已建成。从那时起,许多运河项目陆续完成。
伏尔加─波罗的海水路和伏尔加-顿河运河是连接窝瓦河盆地,再连接里海,是让里海连接海洋的两个现代运河系统。
拟议中的的佩乔拉-卡马运河是一个在1930年代至1980年代之间广泛讨论的项目。运输是次要的考虑因素,它的主要目标是将佩乔拉河(流入北冰洋)的部分河水经过卡马河,改流向窝瓦河。目标既是灌溉,又是稳定里海的水位,当时里海水位降低过快,到了危险的程度。1971年,苏联在该地区进行了几次和平用途的核子爆炸。
2007年6月,为了增加自己国家丰富油源的市场准入,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建议在里海和黑海之间建立700公里(435英里)的运河做连接。人们希望这条“欧亚运河”(也称 Manych Ship Canal)将内陆的哈萨克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转变为海洋国家,使它们能够大大增加贸易量。
尽管运河将穿越俄罗斯领土,但它将通过里海的港口使哈萨克斯坦受益。哈萨克斯坦农业部水资源委员会的官员说,最可能的运河路线将是库马─马内奇盆地,该地区目前已经通过灌溉运河将一系列河流和湖泊连接(库马-马尼奇运河)。升级伏尔加-顿河运河将是另一种选择。[68]
参见
- 里海怪物,即翼地效应机,在里海开发的地面效应飞行器
- 里海盆地
- 欧亚运河
- 跨伊朗运河
- 阿塞拜疆的石油工业
- 里海人
- 伏尔加-顿河运河
- 极端泛滥的时代
- 保护里海海洋环境框架公约
- 沙赫德尼兹气田
- 南高加索天然气管线
- 南部天然气走廊
- 田吉兹油田
- 跨里海天然气管道
- 跨里海石油运输系统
- 阿塞拜疆的野生动物
- 伊朗的野生动物
- 哈萨克斯坦的野生动物
- 俄罗斯的野生动物
参考文献
- ^ 1.0 1.1 van der Leeden, Troise, and Todd, eds., The Water Encyclopedia. Second Edition. Chelsea, MI: Lewis Publishers, 1990, p. 196.
- ^ 2.0 2.1 2.2 Caspian Sea – Background. Caspian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09 [2012-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03).
- ^ ESA: Observing the Earth – Earth from Space: The southern Caspian Sea. ESA.int. [2007-05-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8).
- ^ Lake Profile: Caspian Se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LakeNet.
- ^ Caspian Se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12 [2012-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17).
- ^ Caspian Se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1-07. in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 Strabo. Geography. 11.3.1. Perseus.tufts.edu. [2011-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1).
- ^ Iran (5th ed., 2008), by Andrew Burke and Mark Elliott, p. 28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6-07., Lonely Planet Publications, ISBN 978-1-74104-293-1
- ^ Hyrcani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6-04.. www.livius.org. Retrieved 2012-05-20.
- ^ Drainage Basins – Caspian Sea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3.. Briancoad.com. Retrieved 2012-05-20.
- ^ Max Vasmer, Etimologicheskii slovar' russkogo yazyka, Vol. IV (Moscow: Progress, 1973), p. 229.
- ^ Sea Facts. Casp Info. [2017-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26).
- ^ 13.0 13.1 Caspian Sea. Iran Gazette. [201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2).
- ^ 14.0 14.1 Hooshang Amirahmadi. The Caspian Region at a Crossroad: Challenges of a New Frontier of Energy and Development. Palgrave Macmillan. 2000: 112– [2012-05-20]. ISBN 978-0-312-2235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 ^ Khain V.E. Gadjiev A.N. Kengerli T.N. Tectonic origin of the Apsheron Threshold in the Caspian Sea. Doklady Earth Sciences. 2007, 414 (1): 552–556. Bibcode:2007DokES.414..552K. doi:10.1134/S1028334X07040149.
- ^ 16.0 16.1 Henri J. Dumont; Tamara A. Shiganova; Ulrich Niermann. Aquatic Invasions in the Black, Caspian, and Mediterranean Seas. Springer. 2004 [2012-05-20]. ISBN 978-1-4020-1869-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 ^ A. G. Kostianoi and A. Kosarev. The Caspian Sea Environment. Birkhäuser. 2005 [2012-05-20]. ISBN 978-3-540-282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8).
- ^ News Azerbaijan. ann.az. [2015-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2).
- ^ 俄罗斯支持修建“欧亚运河”. [2014-1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29).
- ^ Welcome to the Caspian Sea Level Project Site. Caspage.citg.tudelft.nl. [201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4).
- ^ 21.0 21.1 21.2 21.3 21.4 Caviar pool drains dry as Caspian Sea slides towards catastrophe. The Nation (Bangkok). Agence France-Presse. 2019-04-18 [2019-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7).
- ^ Caspian Environment Programme. caspianenvironment.org. [2012-10-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3).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Naseka, A.M. and Bogutskaya, N.G. (2009). "Fishes of the Caspian Sea: zoogeography and updated check-list". Zoosystematica Rossica 18(2): 295–317.
- ^ Фараджева, Малахат. Культур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контекст археологическ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Гобустан. Российская Археология. 2015, № 4: 50–63 [2019-0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1) –通过Acedemia.edu.
- ^ The Caspian Sea. All The Sea. [2015-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04).
- ^ Masuleh. [2015-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19).
- ^ 27.0 27.1 Gallagher R. Azerbaijan: Land of Fire and Flood – Ancient Mariners and a Deluged Landscape – Rock Art Evidence of a Marine Inflow.. The Official Graham Hancock Homepage. 2012 [2015-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 ^ 28.0 28.1 Gallagher, R. The Ice Age Rise and Fall of the Ponto Caspian: Ancient Mariners and the Asiatic Mediterranean. Documentlide.com. [2017-0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2-02).
- ^ Gobustan Petroglyphs – Methods & Chronology.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 ^ 30.0 30.1 Gobustan Petroglyphs – Subject Matter.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201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28).
- ^ C. Michael Hogan. "Overfishing". Encyclopedia of Earth. eds. Sidney Draggan and Cutler Cleveland. 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 ^ Fishing Prospects. Iran Daily. 2007-01-14 [2012-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9-05).
- ^ 33.0 33.1 33.2 33.3 Heptner, V.G., Sludskij, A.A. Mlekopitajuščie Sovetskogo Soiuza. Moskva: Vysšaia Škola [Mammals of the Soviet Union. Volume II, Part 2. Carnivora (Hyaenas and Cats)].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and 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92: 1–732 [1972] [2017-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0).
- ^ 34.0 34.1 34.2 34.3 Humphreys, P., Kahrom, E. (1999). Lion and Gazelle: The Mammals and Birds of Ira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4-30.. Images Publishing, Avon.
- ^ Dumont, H. J. The Caspian Lake: History, biota,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 2003-12-22, 43 (1): 44–52. Bibcode:1998LimOc..43...44D. ISSN 0024-3590. doi:10.4319/lo.1998.43.1.0044.
- ^ "Major Monument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1-05-14.. Iranair.com. Retrieved 2012-05-20.
- ^ Safeguarding Caspian Interests. [2016-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03).. iran-daily.com (2006-11-26)
- ^ 38.0 38.1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il and Gas Industry in Azerbaijan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9.". SOCAR
- ^ "Back to the Future: Britain, Baku Oil and the Cycle of Histo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9-29.". SOCAR
- ^ Strabo, Geography, § 2.5.14.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13).
- ^ Cosmas Indicopleustes, Christian Topography, §132. [2019-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2).
- ^ Fedor I. Soimonov.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15-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 ^ Caspian Sea Map, Caspian Sea Location Facts History, Major Bodies of Water. World Atlas. 2015-09-29 [2017-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2).
- ^ Kalyuzhnova, Y. Economics of the Caspian Oil and Gas Wealth: Companies, Governments, Policies. Springer. 2008. ISBN 978-0-230-22755-2 (英语).
- ^ Kalyuzhnova, Y. Economics of the Caspian Oil and Gas Wealth: Companies, Governments, Policies. Springer. 2008. ISBN 978-0-230-22755-2 (英语).
- ^ Report for Selected Countries and Subjects. www.imf.org.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8).
- ^ Commission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for UNESCO. www.unesco.ru.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23).
- ^ The World Factbook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www.cia.gov.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 ^ The Astana Times. astanatimes.com. 2019-08-13 [2020-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7).
- ^ Geld, Bernard. Caspian Oil and Gas: Production and Prospects (PDF). wvvw.iwar.org.uk. 2002-04-09 [2018-12-0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8-12-06).
- ^ LUKOIL starts up V. Filanovsky in the Caspian Sea. 2016-10-31 [2016-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3).
- ^ Volume of oil tanker transportation in Caspian Sea to increase. AzerNews.az. 2018-05-01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英语).
- ^ Caspian Sea-Black Sea Transport. Georgia Today on the Web. [2018-1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06).
- ^ "The Great Gas Gam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6-08.",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01-10-25)
- ^ 55.0 55.1 Sergei Blagov, "Russia Tries to Scuttle Proposed Trans-Caspian Pipelin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7-06-10.", Eurasianet (2006-03-27)
- ^ "Russia Seeking To Keep Kazakhstan Happ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5-12.", Eurasianet (2007-12-10)
- ^ Tim Webb. WikiLeaks cables: BP suffered blowout on Azerbaijan gas platform. The Guardian (London). 2010-12-15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16).
- ^ Walt, Vivienne. WikiLeaks Reveals BP's 'Other' Offshore Drilling Disaster. Time. 2010-12-18 [2013-03-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5).
- ^ Khoshbakht B. Yusifzade. 8.3 The Status of the Caspian Sea – Dividing Natural Resources Between Five Countries. Azer.com. [201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2).
- ^ The great Caspian arms race, Foreign Policy, 2012-06 [2014-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9)
- ^ 五国谈妥里海公约 域外军力不得“入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环球网.
- ^ Russia Gets Way in Caspian Meet. [2007-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20). 已忽略未知参数
|url-status=
(帮助)[与来源不符] - ^ Nicola Contessi, Traditional Security in Eurasia: The Caspian caught between Militarisation and Diplomacy, The RUSI Journal, April 2015, 160 (2): 50–57, doi:10.1080/03071847.2015.1031525
- ^ 64.0 64.1 Five Leaders Attend Caspian Summit. RadioFreeEurope RadioLiberty. [2018-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 ^ Five states sign convention on legal status of Caspian Sea. SOTT. [2018-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3).
- ^ Caspian Sea states to host sea-related investment forum every two years. astanatimes.com. 2018-10-03 [2019-04-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5).
- ^ Drainage basing of the Caspian Sea (PDF). unece.org. [2012-03-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07-31).
- ^ Caspian Canal Could Boost Kazakh Trad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9-01-19. Business Week (2007-07-09)
外部链接
|